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医药走东盟 还需下番真功夫

1970-01-01 08:33400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

  相近的文化传统、生活习俗,让中医药在东盟地区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和市场潜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是有力推动了中医药在东盟地区的快速发展。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有望在东盟国家生根开花,造福更多百姓

  印尼

  巩固良好声誉

  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市中心,一座院子把都市的车水马龙隔在门外。走进小院,精致的花园、古朴的陈设映入眼帘,扑鼻而来的药香宁心安神,一副楹联引人注目:“炮制虽繁必不敢少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这里就是百年老店北京同仁堂在雅加达开设的分店。

  自2004年开业以来,同仁堂雅加达分店已接诊患者近8万人次,慕名从周边城市求医问药的患者络绎不绝,有时甚至需要电话预约。等候问诊的阿妮塔今年43岁,“中医真了不起,”听闻记者来自中国,她竖起了大拇指,“通过中药调养,困扰我很多年的肠胃病慢慢地好转了。”来自泗水的阿尔纳正在抓药,他告诉记者,自己是同仁堂的老客户,已经养成了中药保健调理的习惯,“这里的药材质量国内最高,我每隔一段时间都要专门来雅加达抓次药。”

  坚持聘用优秀中国医师坐堂,坚持选用优质药材,通过近10年的经营,同仁堂品牌已在印尼深入人心。北京同仁堂国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花季红表示,计划到2015年在印尼开设8家诊所,并将同仁堂产品推向当地西医市场。

  中医药在印尼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社会影响,其兴起在印尼可以追溯至17世纪。大量“下南洋”的中国劳工把传统文化、生活习俗带至东南亚国家,中医药和印尼传统医学相互交融,生根发展,到20世纪初已经十分兴旺,中医师也被尊称为“国医”。由于历史原因,中医及其代表的中国文化一度受到限制和打压,但近十几年来逐渐复苏,并生发出新的活力,浓浓的中药香已飘到印尼各大城市。

  西雅加达草埔唐人街一带,中医药店铺随处可见。草埔购物中心大大小小的药材店里,中药和印尼草药同柜出售,而中国的中成药则更受欢迎,片仔癀、六神丸、正骨水都是销量居高不下的药品。

  沿班芝兰大街行走,几分钟就能看到一家中医诊所,拥有80年历史的万成中医诊所除了有医师坐堂诊断外,也提供预先包装好的四物汤、石斛饮等药膳汤料供顾客选用。27岁的娣娣对记者说,她对中国药膳很有兴趣,原本苦口的良药加进汤羹菜饭里反而增添了风味,也有利身体健康,自己已经用莲心茶取代了一直喝的罐装饮料,平时炖汤时也会加入一些中草药,“我相信中药会让身体循序渐进地好起来”。

  中医药诊所、企业在印尼不仅是经济实体,还承担着文化载体的重要使命。同仁堂与当地中医协会保持密切合作,通过定期选派医师培训授课,互换两国中医治疗经验;天士力印尼分公司成立6年间共举办中医药文化讲座培训2000余场、义诊活动1000余次。2008年,北京中医药大学与印尼大学等4所高校签订加强药材种植、医学教育的合作协议。而随着中医药走进印尼千家万户,越来越多的本地学生选择赴华学习中医,各地中医药大学中都可以见到印尼学生的身影。
 
  泰国

  培养本土人才

  在泰国首都曼谷的中国城,有一家华侨中医院,6层的门诊大楼十分气派。该院临床教研处主任徐慧兰医生告诉本报记者,现在医院有近50名大夫,开设有内科、骨伤科、针灸科等10个科,年接诊病人17万人次。这样的中医院规模在国外确实不多见。

  徐慧兰介绍说,“我们没做过什么广告,就是因为病看好了,一传十,十传百,来华侨中医院看病的人越来越多。”她的患者中有一位81岁的老先生,8月来看病时睡眠不佳,脾气暴躁。经她诊断是肝气郁结所致。她以中药养心、清热、化湿,老人服药后一天天见好,两三周就基本康复了。随后,老人身体虚弱的太太也坐着轮椅来看病,经过两三周的调理滋补,太太已经不用轮椅了。

  在针灸科,名叫差猜的患者躺在床上,两个膝盖上扎着针,给他治疗的罗医生是曾在中国广州留学的泰国中医大夫。差猜告诉记者,自己今年50岁了,前一段腰腿老疼,西医看不好,朋友向他推荐中医院针灸,治了十几次就完全不疼了。前几天不小心膝盖扭伤了,就又来了。他说针灸很有效。

  徐慧兰说,现在越来越多的泰国中医师当上了主角。在内科,年轻的中医师连伟清正在给一位老年妇女看病。他在上海留学8年,学成归国后在这里工作。他认为中西医结合能解决更多医学难题。

  徐慧兰说,大批的泰国中医人才正在成长。泰国现在有3所中医学院,曼谷的华侨崇圣大学中医学院10年前成立,学制6年,现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合作,学生5年级到上海读一年的针灸、推拿、大内科等,6年级临床实习半年在上海,半年在本院。作为临床教研处主任,她带过几乎每一届学生,她兴奋地说,中医学生人数,第一届只有20多人,今年入校新生超过了100人,学生质量也一年比一年高。泰国国立的庄甲盛大学中医学院与中国辽宁中医学院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已招第四届学生。

  徐慧兰认为,华侨中医院在泰国受欢迎的原因有三个:一是疗效好;二是药材好;三是服务好。“医院的发展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徐慧兰对记者说,华侨中医院与上海龙华医院、陕西中医学院、天津、成都等中国医院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些医院每年派医生来泰国工作,也帮助培训中医人才。今年有5位医生获得了中国政府提供的全额奖学金。

  华侨中医院仍在发展,在泰国呵叻府开设的分院将于今年年底开业,将来还打算在清迈开设分院。

  在中国城最繁华的耀华力路,记者找到了北京同仁堂(泰国)有限公司的店铺,店内窗明几净整洁透亮。药店里既有草药,也有中成药,还有根据时令配好的常用汤剂。2001年7月1日,泰国政府正式宣布中医药合法化。由福安堂和北京同仁堂集团合资创办的“北京同仁堂(泰国)有限公司”于当年9月20日正式开张,至今已经营了十几年。

  坐堂中医咨询专家刘医生说,“除了马来西亚、文莱、柬埔寨、印尼等周边国家的病人,还有不少来自欧美国家的病人来这里看病。”为方便来看病的外国人,药店配有泰文和英文翻译,药品可代煎,甚至送药上门。

  同仁堂合资方福安堂杨氏家族第三代传人杨先生说,同仁堂对药材的选材、加工都更讲究、精致,虽然价格稍微高一些,但质量好受欢迎。禽流感流行的时候,同仁堂的订货电话都接不过来,在关键时刻,信誉的作用特别大。
 
  新加坡

  适应行业监管

  新加坡是华人为主的社会,中医药历史悠久。据统计,新加坡有中医药店、诊所1000余家,并有多家中医社团、研究机构和医疗机构。在当地的中国城牛车水,可以看到不少中药店,店面不大,多为家庭药房,保持着传统风貌。

  目前,新加坡市场上有9800多种中成药产品,其中60%来自中国大陆,其它则来自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和马来西亚等地。新加坡本地数十家中成药制药厂生产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15%至20%.同时,作为贸易港,新加坡也是活跃的中药转口贸易中心。

  随着人们对养生的重视,中医药在新加坡越来越受欢迎。1997年,新加坡政府在卫生部内设立了中医药管理局,专司中医药有关事务。十几年来,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中医药管理,颁布了多项法令和行业法规,使得中医药行业进入规范化的发展阶段。

  在中药进口管理方面,从1999年9月起,新加坡对中成药进口采取注册登记制度,未经注册登记的中成药一律不得进口和在新加坡市场销售,违者将予以罚款或坐牢。值得注意的是,新加坡卫生部管理中药所采取的标准均以西药标准为基本依据,造成许多“以毒攻毒”的中药被拒之门外,比如新加坡禁止进口被认为有毒性的黄连。另外,从2004年1月起,所有从中国进口的中成药(包括保健食品),只有取得中国国家标准方能在新加坡进口和销售。

  此外,在新加坡本地制造的中成药,生产过程都必须符合国际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产品在上市前也必须在新加坡卫生科学局承认的实验室进行化验,如果在抽样化验时发现样本不符合标准,整批货将会被销毁。

  在中医管理方面,2000年新加坡国会通过中医师法案,成立了中医管理委员会,建立了中医执业者(包括中医师和针灸师)注册制度等。该法案的通过,标志着在新加坡中医师行医的法定地位得到正式认可。除了为中医执业者进行注册,中医管理委员会的任务还包括鉴定为注册目的而设立的中医学课程及承办课程的中医院校,以及管理注册中医执业者的专业道德和行为。为了使注册中医执业者更新相关的专业知识,跟上不断变化的中医发展,中医管理委员会还推出了2013年—2014年自愿性中医继续教育。

  新加坡中药学院主席李长沙表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和新加坡对中医药行业监管更加严格,使得需求稳步上升。很多人意识到,有些疾病西医并不能完全治愈,人们把中医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培养中医人才,加强科学研发。2002年7月新加坡建立第一所中药学院,为本国培养中药方面人才。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包括中成药在内的生物工程的研究开发。新加坡卫生部长颜金勇表示,政府计划拨款科研经费给相关机构和个人,研究探讨中医中药如何有效应对卫生保健等课题,尤其在新加坡老龄化社会日益凸显的慢性病领域,推动中医药和西医治疗互相取长补短、提高疗效。

  今年5月15日,中国和新加坡有关部门签署了新一轮中医药合作计划书,双方将进一步在中医药科研、教育、管理等领域加强交流合作。新加坡卫生部2012年批准300万新币(约合1467万元人民币),专项用于中医药科研工作,并成立中医药研究顾问委员会指导工作。中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选派中医药专家,作为新加坡中医药研究顾问委员会下设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分会成员,赴新开展中医药科研工作,并继续协助新卫生部开展中医师及针灸师注册考试工作。新方则为中国中医药管理人员继续提供短期的医疗管理培训。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草药保健品市场渐入佳境
 日前,安利(中国)植物研发中心与中国科学院朱兆良院士就合作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签约,双方将针对

0评论2015-08-145360

药材作假怪我咯?卖假药利润大,卖真药不赚钱!
  中药材造假可谓五花八门,最常见的有染色、加重、用形状类似的伪品冒充真品等等。造假者们为造假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尽管国

0评论2015-07-244571

胡椒收购价涨农民喜上眉梢
  7月15日,国营东昌农场24队职工王玉美、王茂章夫妇正在采摘胡椒。他们种植了10亩胡椒,尽管受持续高温干旱影响,收成较往年

0评论2015-07-244709

部分中药材价格"退烧"
 佛慈、东阿阿胶相继提价的消息使国药中药材的价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连日来,记者走访海口市场了解到,本地阿胶价格暂未

0评论2015-07-243892

微商助销鲜枸杞走俏外地
  6月中旬,我区枸杞进入采摘期,而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兴起的鲜食枸杞热,让宁夏枸杞的需求大幅增加,一家商贸公司,不到一个月

0评论2015-07-243996

中药原料重楼价格两年翻倍
  从上个月开始,云南白药暂停收购重楼了。昨日,有圈内人士向《金证券》记者透露。  重楼是云南白药旗下多种中成药的原料,

0评论2015-07-244634

乐清成为全国惟一的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
 我市铁皮石斛产业又获得了一张国家级的金名片,日前,国家林业局正式发文认定浙江省乐清市国家铁皮石斛生物产业基地。据悉,国

0评论2015-07-244646

固原打造中药材专业仓储交易市场
  固原市位于宁夏南部的六盘山地区,气候类型多样,土质肥沃无污染,当地种植出的道地中药材品种多样、品质优良,使道地中药材

0评论2015-07-244510

禹州“中华药王城”项目启动
图为活动现场  7月5日,位于禹州市轩辕大道北段的禹州中华药王城项目正式启动,同期还成功举办了中华药王城投资和招商战略合作

0评论2015-07-244613

苦水玫瑰“喊苦”八成中药材价格低迷
  日前,佛慈、东阿阿胶相继提价的消息,使国药中药材的价格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连日来,记者走访兰州市场了解到,在阿胶

0评论2015-07-244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