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墨脱县加热萨等3个高海拔乡

2015-03-18 15:40740

—记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丽琴

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两天没看诊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近日,记者采访林丽琴时,刚出差回来的她没在休息,已全身心扑到工作中。无论是在漳州市中医院,还是在西藏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她总是以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感动着人们。

4年前,林丽琴告别三岁幼女和八旬老父,毅然加入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当时,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3年援藏,担任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她,足迹几乎遍布当地每一个村。在与漳州截然不同的气候、生活和交通条件下,她和援藏队员们不怕艰苦、克服万难,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不遗余力“造血”

“当地医疗条件差。我刚到时,医疗设备老化严重,还常因电压不稳无法运转。有时,动手术还得打手电筒。”在林丽琴看来,当时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的条件远不如漳州乡镇一级的卫生机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刚到不久,就凭着丰富的经验,成功实施了两例难产手术。

在许多场合,党政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富有爱心的企业家面前,总出现林丽琴“化缘”的身影。3年间,她争取到105万元,用于购买电脑、彩超等设备。

“当时,墨脱的医疗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常常与生活垃圾混到一起,很不科学。”林丽琴为此忧心忡忡。她的想法得到时任墨脱县委书记刘革生的同意。医疗垃圾焚烧系统随之建了起来,实现对各级医疗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让她欣慰的是,在她离开墨脱时,县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全面装修,医疗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硬件改善了,关键还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

林丽琴说,4年前,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0多张病床;39名医务人员中很多是初中毕业生,仅有5名获执业医师资格。

于是,她首先从自己做起,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坚持不懈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一些内地的专家常接到她的请教电话;前往墨脱的福建、广东等省的医疗专家总是被她感动,认真解答她的问题。“自己素质过硬了,经验足了,才好跟大家共享。”林丽琴说。

坚持贯彻实施“造血型”援藏模式,林丽琴不遗余力地以“传、帮、带”的形式,向墨脱同仁传授技艺。她还通过理论授课、临床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指导业务工作,教会妇产科同仁掌握规范化产程观察与处理,产房规范管理,规范化产前检查,新式剖宫产术,宫颈疾病筛查和诊疗术等。“有些学科不是我的专业,我就联系各学科专家,来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教会当地医生,如呼吸机、胎心监护仪、全自动生化仪等。”林丽琴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她提议下,援藏队产生成立援墨医疗小分队的想法。2010年,“9·8”投洽会期间,林丽琴将申请书带回,提交给漳州市委、市政府。很快,漳州市卫生局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选拔出医疗队成员开赴墨脱。此外,她还多次邀请专家进墨脱指导并开展业务;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向墨脱捐赠价值6万余元的急需短缺药品,向香港恩泽基金会争取资金修建简易应急血站……

结束援藏工作后,林丽琴与墨脱一直保持着联系,尽力提供帮助。

仁心仁术写医魂

墨脱县加热萨等3个高海拔乡几乎没有路。当地有八九个月降水季,有时人和骡子踏出一条路,又随即被泥石流和雪块淹没。

有一天下半夜,熟睡中的林丽琴接到电话,得知加热萨乡小学出现集体腹泻情况。“县里的车把我们送到雪山脚下时,已是清晨5点。在那里,我们只能徒步进加热萨。”越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脚下是不到40厘米宽的路,路旁就是悬崖。想到那些急需救助的孩子,大家忘了一切危险,一心赶路。晚上9点,救助队抵达加热萨乡小学,迎来一阵欢呼。大家脚上的解放鞋全都磨出了洞。孩子们得救了,救助队坚持观察了两天才回县城。

福建省第六批援藏队伍中,林丽琴是唯一的女干部。但是,她坚持不搞特殊化,从不拖组织后腿,被队友称为“铁娘子”。

从墨脱至波密县城最快车程也需10小时,从墨脱至林芝八一镇最快车程也需14小时。这样的路途上,还常遭遇雪崩、泥石流、塌方等,但使命所驱,林丽琴走了20多个来回。她还常常徒步翻雪山、过河流,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进出墨脱道路颠簸,她腰椎间盘突出的旧疾多次复发,腰背部皮肤常被磨出血泡。高原生活,还使她落下皮肤过敏、荨麻疹、关节炎等毛病,但她从没退缩。

2011年春节休假期间,林丽琴因病做了微创手术,术后感染出血,医生建议她休息调养3个月,但仅过一个月,她就带病翻越噶龙啦雪山,颠簸20个小时抵达墨脱,又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藏期间,她发作急性肺炎一次、急性阑尾炎一次,都坚持在岗。老父亲病在床榻,小女儿头疼脑热,身为医生却不能照料他们,林丽琴只能愧在内心,因为,在遥远的雪域,还有更多人需要她的帮助。

“我坚信,仁心仁术没有地域之分。”林丽琴说。

3年间,她在墨脱县城诊治患者1200余人次,主刀手术26台,其中,成功抢救妇产科危重急病患42例,开展门诊小手术106例;义务下乡送药送诊18次,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共诊治边远乡村患者2000余人次。她时常冒着大雨、打着手电筒在夜间出急诊,多次自费为贫困产妇买奶粉及营养品。

在墨脱群众眼中,林丽琴就是一个来自远方的天使。

—记我省第六批援藏干部林丽琴

东南网10月26日讯(福建日报记者 雷光美)

“两天没看诊了,心里总觉得不踏实。”近日,记者采访林丽琴时,刚出差回来的她没在休息,已全身心扑到工作中。无论是在漳州市中医院,还是在西藏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她总是以一种忘我的敬业精神感动着人们。

4年前,林丽琴告别三岁幼女和八旬老父,毅然加入我省第六批援藏工作。当时,墨脱是全国唯一不通公路的县。3年援藏,担任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的她,足迹几乎遍布当地每一个村。在与漳州截然不同的气候、生活和交通条件下,她和援藏队员们不怕艰苦、克服万难,以优异的成绩向党和人民汇报。

不遗余力“造血”

“当地医疗条件差。我刚到时,医疗设备老化严重,还常因电压不稳无法运转。有时,动手术还得打手电筒。”在林丽琴看来,当时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的条件远不如漳州乡镇一级的卫生机构。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她刚到不久,就凭着丰富的经验,成功实施了两例难产手术。

在许多场合,党政领导、主管部门负责人、富有爱心的企业家面前,总出现林丽琴“化缘”的身影。3年间,她争取到105万元,用于购买电脑、彩超等设备。

“当时,墨脱的医疗垃圾没有分类处理,常常与生活垃圾混到一起,很不科学。”林丽琴为此忧心忡忡。她的想法得到时任墨脱县委书记刘革生的同意。医疗垃圾焚烧系统随之建了起来,实现对各级医疗垃圾的统一收集处理。让她欣慰的是,在她离开墨脱时,县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了全面装修,医疗条件一天比一天好。

硬件改善了,关键还要提高医务人员的水平。

林丽琴说,4年前,墨脱县卫生服务中心只有20多张病床;39名医务人员中很多是初中毕业生,仅有5名获执业医师资格。

于是,她首先从自己做起,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坚持不懈加强业务理论学习。一些内地的专家常接到她的请教电话;前往墨脱的福建、广东等省的医疗专家总是被她感动,认真解答她的问题。“自己素质过硬了,经验足了,才好跟大家共享。”林丽琴说。

坚持贯彻实施“造血型”援藏模式,林丽琴不遗余力地以“传、帮、带”的形式,向墨脱同仁传授技艺。她还通过理论授课、临床演示、实践操作等方式指导业务工作,教会妇产科同仁掌握规范化产程观察与处理,产房规范管理,规范化产前检查,新式剖宫产术,宫颈疾病筛查和诊疗术等。“有些学科不是我的专业,我就联系各学科专家,来把各种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教会当地医生,如呼吸机、胎心监护仪、全自动生化仪等。”林丽琴说。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她提议下,援藏队产生成立援墨医疗小分队的想法。2010年,“9·8”投洽会期间,林丽琴将申请书带回,提交给漳州市委、市政府。很快,漳州市卫生局通过自愿报名的原则,选拔出医疗队成员开赴墨脱。此外,她还多次邀请专家进墨脱指导并开展业务;发动社会爱心人士向墨脱捐赠价值6万余元的急需短缺药品,向香港恩泽基金会争取资金修建简易应急血站……

结束援藏工作后,林丽琴与墨脱一直保持着联系,尽力提供帮助。

仁心仁术写医魂

墨脱县加热萨等3个高海拔乡几乎没有路。当地有八九个月降水季,有时人和骡子踏出一条路,又随即被泥石流和雪块淹没。

有一天下半夜,熟睡中的林丽琴接到电话,得知加热萨乡小学出现集体腹泻情况。“县里的车把我们送到雪山脚下时,已是清晨5点。在那里,我们只能徒步进加热萨。”越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脚下是不到40厘米宽的路,路旁就是悬崖。想到那些急需救助的孩子,大家忘了一切危险,一心赶路。晚上9点,救助队抵达加热萨乡小学,迎来一阵欢呼。大家脚上的解放鞋全都磨出了洞。孩子们得救了,救助队坚持观察了两天才回县城。

福建省第六批援藏队伍中,林丽琴是唯一的女干部。但是,她坚持不搞特殊化,从不拖组织后腿,被队友称为“铁娘子”。

从墨脱至波密县城最快车程也需10小时,从墨脱至林芝八一镇最快车程也需14小时。这样的路途上,还常遭遇雪崩、泥石流、塌方等,但使命所驱,林丽琴走了20多个来回。她还常常徒步翻雪山、过河流,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由于进出墨脱道路颠簸,她腰椎间盘突出的旧疾多次复发,腰背部皮肤常被磨出血泡。高原生活,还使她落下皮肤过敏、荨麻疹、关节炎等毛病,但她从没退缩。

2011年春节休假期间,林丽琴因病做了微创手术,术后感染出血,医生建议她休息调养3个月,但仅过一个月,她就带病翻越噶龙啦雪山,颠簸20个小时抵达墨脱,又全身心投入工作。在藏期间,她发作急性肺炎一次、急性阑尾炎一次,都坚持在岗。老父亲病在床榻,小女儿头疼脑热,身为医生却不能照料他们,林丽琴只能愧在内心,因为,在遥远的雪域,还有更多人需要她的帮助。

“我坚信,仁心仁术没有地域之分。”林丽琴说。

3年间,她在墨脱县城诊治患者1200余人次,主刀手术26台,其中,成功抢救妇产科危重急病患42例,开展门诊小手术106例;义务下乡送药送诊18次,与农牧民同吃同住,共诊治边远乡村患者2000余人次。她时常冒着大雨、打着手电筒在夜间出急诊,多次自费为贫困产妇买奶粉及营养品。

在墨脱群众眼中,林丽琴就是一个来自远方的天使。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北京清理利用职务之便挂号谋利,切断医务人员与商业公司合作利益链
日前,北京市卫生计生委印发的《关于开展对医务人员通过商业公司预约挂号加号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清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凡医务人员

0评论2017-06-061168

北京:医师多点执业无需医院审批
8月起,在京医师到其他医疗机构“多点执业”的门槛进一步放宽,医师申请多点执业不再需要本单位出具“同意书”,另外,多点执业

0评论2017-06-061100

山西针对黑诊所等展开非法行医专项整治
记者从山西省卫生计生委了解到,该省针对黑诊所、医院科室外包等非法行医已开始新一轮专项整治行动。据了解,本次专项整治行动打

0评论2017-06-061141

盐城全面试点村医签约服务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卫生局、财政局、物价局联合下发《关于全面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的通知》,在该市9个县(市、区)全

0评论2017-06-061016

鄂尔多斯开展“12345”签约服务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全面推行家庭医生式签约服务,并探索形成“12345”服务模式,即:坚持以社区居民健康管理这1个中心

0评论2017-06-061041

杭州:“小医生”令人刮目相看
居民的签约依从性越来越好,对基层医生的认可度越来越高,这是浙江省杭州市探索医养护一体化签约服务以来最大的收获。杭州市卫生

0评论2017-06-061195

2016年河北承德第四届体育舞蹈锦标赛举行
9月11日,2016年河北承德第四届体育舞蹈锦标赛在奥体中心体育馆举行。18支参赛队、700多名运动员以舞会友,尽展丰姿。本届比赛由

0评论2016-12-12384

避暑山庄跻身首批“国家人文旅游示范基地”
9 月19 日,记者从市旅游部门获悉,近日,第二届全国全域旅游推进会在宁夏中卫市举行,国家首批40 家国家旅游示范单位出炉,承德

0评论2016-12-12708

承德市中心城区投资百亿完善城建“大项目”与便民“小工程”
9月20日,记者从住建部门了解到,今年以来,我市启动了道路、管网、电力、防洪等百亿元以上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计划,中心城区城市

0评论2016-12-12387

承德市市场监管局引资7万元积极开展智力扶贫
教师节过后,承德县新杖子乡育成小学校长将一面书有“共建新农村身先士卒,同谋教育业名垂千古”的锦旗送给了市市场监管局驻新杖

0评论2016-12-12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