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外资药企的两条出路:更专业还是更多元化?

1970-01-01 08:33460wang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以诺华为例,它旗下拥有护理和专科用药,仿制药和疫苗,此外,它还通过收购爱尔康公司,在眼药和护理产品方面积极拓展。
 
    目前,这一多元化战略在中国市场也体现出“指挥棒”的意义。
 
    与诺华全球相比,诺华中国的OTC业务显然才刚刚起步。2008年,诺华全球的营业收入为415亿美元,其中OTC业务贡献了30亿美元的收入,占7%左右。但在中国,由于2006年刚刚在中国成立独立的OTC事业部,在诺华中国去年40亿人民币的销售额中,OTC板块大约只有2个亿。
 
    在诺华公司的规划中,OTC事业部未来将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
 
    诺华中国OTC事业部总经理江华跟记者交流时表示,在中国OTC市场所有的项目和投资,都是全球董事会每次例行会议必不可少的议题,对这个业务发展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公司最高的层面。诺华全球CEO魏思乐博士每年来访中国,一定会关心中国市场OTC新品研发、注册的进展,也会关心中国市场配合整个医政环境的改变,零售渠道的一些发展空间和最新的机会。
 
    如此高的重视程度在业务上也有非常具体的体现。为了凸现中国市场在整个全球业务占有重要地位,集团把俄罗斯、中国、印度单独构成一个业务单元,而且这个业务单元的总部不是放在比中国大10倍的俄罗斯市场,而是放在了中国。
 
    在江华看来,以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目前已经是全球第二大OTC市场,诺华中国OTC事业部的目标是用5年时间,进入国内OTC市场中跨国公司的前5名,预计2014年能实现10个亿的销售。这也意味着,诺华OTC事业部将在5年内实现5倍的销售增长。
 
    这种大规模的增长,必然是依靠两条路,内部增长和外部并购。
 
    从2011年开始,诺华中国将引入20多个新品OTC进入中国市场,这些产品全部是诺华全球的拳头产品。这一块是很大的增长来源。
 
    除此之外,诺华还在积极寻求合适的本地并购企业,以此加速在中国OTC的突进。
 
    2007年,德国制药企业拜耳斥资人民币近13亿元收购东盛药业止咳及感冒类OTC业务及相关资产:即白加黑、小白、信力三个品牌的相关销售部门。是目前为止中国医药界金额最大的一起外资并购案。(作者:沈玮)
 
    在一批跨国药厂看来,白加黑这个案例的成功,给了很多跨国制药企业在中国进行并购的信心。
 
    “向前迈了一大步。”江华评价说。诺华也有意在中国药企中寻求合适的并购对象,一方面本土药企的生产能力足够,可以满足公司产能扩张的要求,另外,本土药企在渠道渗透能力和业务网络铺设上也有自己的优势,更重要的是,并购可以直接获取一些市场强势品种,省去了国内注册流程的过程,加快进入中国市场。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众药:有涨也有跌 独家品种:坐拥话语权
 药价放开:  广东有望先行全国风声渐近  药价或将放开,本土正打响相关政策头一枪。日前广东省卫计委官网发布通知,最引关

0评论2015-01-141817

“全面放开药品价格”是好事吗
国家发改委已向各省物价部门下发征求意见稿,讨论全面放开药品价格。为此,我们也独家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

0评论2015-01-141413

价格松绑 会否带来药价狂涨?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日前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决定,我国药品价格将全部放开,药品价格有望迎来市场化。有进一步的消息

0评论2015-01-141375

探寻中国医药转型升级的痛点解决之道
未来,传统实业向产业互联网时代迈进,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数据重构商业,流量改写未来,旧模式渐渐消失,与之替代的,将是融合式

0评论2015-01-142475

2014年1-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盈利分析
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利润增速环比有所改善。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盈利下滑,化学制剂增速放

0评论2015-01-141757

创新药与仿制药的政策平衡术
业内一直在谈中国的新药少,而美国新药每年都有几十个,是因为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及他人吗?笔者认为不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0评论2015-01-14388

谁在追捧医疗健康投资
尽管经纬投资合伙人张颖近日宣称创投圈泡沫严重,但国内外资本正频频挥着支票大举收购,而中国医疗健康企业成为资本最为青睐的目

0评论2014-09-29313

疫苗产业为何会被“冷落”
生物制药目前已成为医药产业中的一块香饽饽,众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和生产。疫苗作为生物制药的核心部分,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

0评论2014-08-22349

阻击滥用抗菌药,人脑+电脑
我国控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医生的正确决策,也离不开医院和社会的监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0评论2014-08-2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