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来自我国医疗卫生界和纪录片学界的知名专家学者共聚中山大学,高校学者、政府人员、一线医务工作者和《医院里的故事》摄制组,就近期央视纪录频道热播的纪录片《医院里的故事》进行深入交流,从医患关系处理、媒体报道和纪录片拍摄等不同角度,探讨社会转型期医患关系的破解。本次交流会由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中山广播电视台等单位联合举办。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颖、卫计局党委书记、局长雷继敏、党委副书记陈伟铭参加了交流会。
《医院的故事》是一部由中共中山市委宣传部策划指导,中山市卫计局和中山广播电视台联合摄制的5集系列原创纪录片。该片直面当下医疗环境现状和矛盾重重的医患关系,走进中山市医疗一线的医护群体,真实还原医护人员高强度、超压力的工作环境,以及疲惫不堪的生存状态。今年5月,在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CCTV9)播出,并在优酷土豆视频网站同步上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该片在视频网站已有接近400万观众点击收看。在社会引起较大反响和广泛思考。该片还荣获2014年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广东日”南派纪录片一等奖;2014年度广东省广播影视奖电视专题类二等奖;2014年“金熊猫”国际纪录片节入围奖。
中山大学副校长余敏斌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在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医患冲突已经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本次交流会围绕以医患关系为主题的纪录片《医院里的故事》展开研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探索价值。”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会会长刘效礼提到“《医院里的故事》拍摄团队深入医院一线,一路跟拍,真实展现了医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和医院医疗的场景,让观众更了解、理解和认同医务工作者的辛劳和努力,直面当下生活实践,该纪录片是与现实联系密切的纪录片,对重建医患之间的信任,有着较大的帮助。”
广东省人民医院院办主任、眼科所所长杨小红认为,《医院里的故事》用白描的手法讲述了医务工作者的工作细节,感人至深。她认为医患关系的关键词,一个是“理”,对于患者来说即理性,是尊重和信任,另一个是“智”,对于医生来说即智慧,是方法和态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在总结发言也提出:“邀请高校学者、政府人员、一线医务工作者和纪录片拍摄团队共同围绕纪录片进行圆桌研讨,是一种通过公共沟通寻求共识、重建信任的过程。本次交流会的主旨是尝试在政府与社会机构之间、医学界和传播学界之间、医者与患者之间初步建立起沟通机制。”
交流会海报
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唐颖
雷继敏局长在现场
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理事、委员会会长刘效礼发言
中山大学副校长余敏斌教授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