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降价药“低价死高价活” 国家降价政策大打折扣

1970-01-01 08:33310wang搜狐网

  别让降价药低价死高价活

  “国家一调价,许多被列入降价目录的药品很快出现‘降价死’,纷纷从市场上消失。不久之后,这些‘死去’的药品换一个包装、换一个名称,经过一番改头换面重新登场,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这样就使国家的惠民政策大打折扣。”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院长徐秀玉建议,国家应统一基本药品价格,让人民群众从政策中真正得到实惠。

  “降价—消失—高价新药品”怪现象

  根据国家发改委要求,2009年10月22日各地正式开始实施调整后的药物零售价格,有数百种国家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下调,平均降幅在12%左右。但是,徐秀玉在调查中了解到,价格调整不久,就有不少群众反映大部分降价药在药店“消失”了,人们根本买不到下调价格的基本药物,使群众从国家有关政策中得到的实惠大打折扣。

  徐秀玉介绍,这种现象的出现绝非偶然。据了解,最近十多年来,我国出台相关的药品降价措施有二十次之多,但是,每一次降价后,被列入降价目录的药品很快出现“降价死”,纷纷从市场上消失。不久之后,“死去”的药品被换一个包装、换一个名称,经过一番改头换面重新登场,而且价格比以前更高。

  “‘降价—消失—高价新药品—再降价—再消失’,在这样的循环往复中,降价药品一次又一次低价‘死去’高价‘活来’,在这个‘死去活来’的过程中,获利的是药企、药商,受损的却是广大群众患者。”徐秀玉代表说。

  好政策为何屡打折扣?

  药品降价原本是一项让利于民的好政策,为什么这些降价药品会“低价消失”再“高价出现”,从而使好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屡打折扣?徐秀玉经过调查发现个中缘由。

  首先,药企非正常竞争导致低价药“死去”。徐秀玉举例说,目前,抗生素类的基本用药青霉素、甲硝唑等“淡出市场”,低价位的抗肿瘤药物氟尿嘧啶也逐渐被边缘化。她认为,一些降价的药品之所以很快被市场抛弃,这与我国药品生产销售企业现状密不可分——一方面我国药品生产企业有数千家之多,竞争非常激烈;另一方面这些企业缺乏创新研发能力,只能低水平模仿和复制,造成产品同质化严重。为此,药企更多是重渠道、公关,轻产品创新;在医药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他们往往寻求高薪酬的市场代理,通过渠道推力实现销售,从而助长医药价格在渠道的流通中不断上涨。当降价药品无利可图或少利可图时,药企让其“死去”就不可避免。

  其次,中间环节利益导致药价虚高不下。徐秀玉认为,对于药品流通的治理,关键在于能否堵住中间环节的漏洞。她说,政府多年来一直大力推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很多地方都设有自己的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办公室,政府直接参与,制定招标药品目录并指导这一制度执行,规定每个非赢利医院都必须参与招标采购,以规模采购的方式压低进入医院的药品价格,减少采购操作空间,增加价格透明度。但是,这一制度并没有平衡药厂、医院和老百姓之间的利益分担。招标采购单位可以通过招标形式从药厂那里索取大量费用,这不仅致使药厂经济负担加重,中标药品价格无从下降,而且连质量也很难保证。药厂为了保证利益,欢迎药品高进高出,使得药品价格仍旧虚高。

  再次,监督管理不严导致新药审批出现漏洞。徐秀玉说,正如有关专家指出的,我国当前药品定价机制不健全,缺少完整、科学的成本审核办法,定价程序尚不完备,市场价格监测体系不够完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定价的时效性和科学性;同时,对放开品种的价格,缺乏必要的监管规则。

  让降价药品“死去”不易“活来”更难

  在这次全国“两会”上,就如何解决“降价药降价就死”的问题,徐秀玉代表提出了相关建议:

  ——完善政策配套措施,建立药品补偿机制。一方面,政府建立补助制度,当药品出厂价与成本价出现差亏时,政府就给予药企一定补助;同时,培育一批能够生产供应基本药品的药企,在税收方面给予适当优惠,保证低价药品市场供给的充足性和持久性。另一方面,新医改中最受关注的“建立公立医院补偿机制”应尽快落实。

  ——统一药品名称价格,规范药品价格市场。如果能够全国统一药名药价,不仅能让群众便于识别,更能还原药品的本来价值,让药品降低价落到实处。

  ——透明药品招标采购,堵住中间环节漏洞。建议通过第三方电子平台,对药品进行统一招标、统一价格后,供医院选购。

  ——严格药品审批制度,杜绝旧药“高价复出”。如果主管部门能够从药品生产和经营的规律出发,牢牢把紧新药的审批程序,那么,低价药品的“死去”就不会那么容易,“活来”就更为艰难了。

  徐秀玉说,只有做到统一定价、透明招标、规范管理、严格监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降价药降价就死”的不正常现象,规范药品市场,真正让利于民。同时,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一项系统工程,各项措施综合配套,整体推进,才能取得实效,群众才能受益。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2)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7.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

0评论2017-06-12794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1)
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

0评论2017-06-12842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

0评论2017-06-12858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1)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

0评论2017-06-12781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4)
三、完善政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0评论2017-04-24818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3)
(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

0评论2017-04-24841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

0评论2017-04-24398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1)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

0评论2017-04-2440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读《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规划》编制及

0评论2017-04-24383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5)
二十九、在经费投入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

0评论2017-04-24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