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海归崔崤峣: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要“顶天立地”

1970-01-01 08:33290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

生意社11月5日讯 “目前绝大部分的医院在购买医疗设备时都会把国产设备拒之门外,取而代之的则是美国通用、飞利浦、西门子等国外大品牌,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老百姓的看病成本”。面对这一现象,在英国牛津大学有过8年研究生涯的归国博士崔崤峣,深表担忧。

 
  “我希望中国的老百姓都能花最少的钱把病看好”,这是崔崤峣的肺腑之言。
 
  然而,目前中国卫生部在医疗装备方面的投入60%-70%都被国外产品所占有,仅有少部分的被一些国产的低端医疗器械所占有。如何打破国外医疗器械在国内的垄断局面,把老百姓的看病成本降下来是每一个中国人所期待看到的。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大事,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要做到‘顶天立地’。顶天,就要求我们掌握国际先进的技术,面向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发展最前沿;立地,就是要把成本降下来,面向老百姓,服务国内市场”,崔崤峣博士如是说。
 
  怀揣着这样一个梦想,2010年崔崤峣博士放弃了在英国牛津大学的高薪职位,加入了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筹)(简称苏州医工所)。她表示,苏州医工所作为国内生物医学工程领域唯一的一家研究所,专门致力于医疗器械产业方面的研究,给她提供了很好的创业平台。
 
  正如苏州医工所宣明所长一直强调的:“引领国际生物医学工程科技前沿,开展自主创新研究,显著解决国内医疗器械依赖国外进口的现状,打造低成本医疗器械是才是苏州医工所的建园理念。”崔崤峣博士的想法与苏州医工所的定位和发展理念不谋而合。
 
  心血管疾病被称作“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而血管内超声已成为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诊断治疗的重要影像手段,被认为是血管检查的新“金标准”。
 
  崔崤峣博士正在致力于“血管内超声项目”的研究,研制开发性能和指标达到国内同类产品水平的血管内超声成像设备,弥补国内空白。该设备的成功研制将替代进口的仪器产品,达到降低成本,普惠大众的目的。
 
  目前,在苏州医工所和崔崤峣博士一样,从海外归国创业的高层次人才不计其数。崔崤峣坦言,吸引他们回国创业的不仅是中科院这块“金字招牌”,也不仅仅是看重政府对人才引进的各项优厚待遇,而更多的是一种使命感。她表示,壮大国内医疗器械产业任重道远。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大众药:有涨也有跌 独家品种:坐拥话语权
 药价放开:  广东有望先行全国风声渐近  药价或将放开,本土正打响相关政策头一枪。日前广东省卫计委官网发布通知,最引关

0评论2015-01-141818

“全面放开药品价格”是好事吗
国家发改委已向各省物价部门下发征求意见稿,讨论全面放开药品价格。为此,我们也独家专访了全国人大常委、财经委副主任委员彭森

0评论2015-01-141413

价格松绑 会否带来药价狂涨?
 近日有多家媒体报道称,日前召开的全国物价局局长会议决定,我国药品价格将全部放开,药品价格有望迎来市场化。有进一步的消息

0评论2015-01-141375

探寻中国医药转型升级的痛点解决之道
未来,传统实业向产业互联网时代迈进,是不可阻挡的潮流。数据重构商业,流量改写未来,旧模式渐渐消失,与之替代的,将是融合式

0评论2015-01-142475

2014年1-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盈利分析
数据显示:2014年1-9月中国医药制造业增速继续放缓,但利润增速环比有所改善。各子行业中,化学原料药盈利下滑,化学制剂增速放

0评论2015-01-141757

创新药与仿制药的政策平衡术
业内一直在谈中国的新药少,而美国新药每年都有几十个,是因为我国企业的研发能力不及他人吗?笔者认为不然。从企业的角度来看,

0评论2015-01-14390

谁在追捧医疗健康投资
尽管经纬投资合伙人张颖近日宣称创投圈泡沫严重,但国内外资本正频频挥着支票大举收购,而中国医疗健康企业成为资本最为青睐的目

0评论2014-09-29315

疫苗产业为何会被“冷落”
生物制药目前已成为医药产业中的一块香饽饽,众多企业投入大量资金研发和生产。疫苗作为生物制药的核心部分,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

0评论2014-08-22351

阻击滥用抗菌药,人脑+电脑
我国控制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已成为当务之急,这离不开医生的正确决策,也离不开医院和社会的监督。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

0评论2014-08-22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