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不断创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1970-01-01 08:33230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

 生意社12月16日讯 

  (权威访谈)不断创新我国基本医疗保障制度
 
  ——专访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基本医保制度覆盖全体城乡居民。这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项任务重、难度大的工程。
 
  为减轻群众的看病负担,我国毅然开始推进全民基本医保制度建设。时至今日,中国在推进医保覆盖面上取得的成绩,已令国际社会瞩目。如何在短时间内大幅提高三项基本医保的参保人数?在保障了参保人数的同时,医保水平是否会提高?医疗救助是否会因参保率高而发生变化?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务院医改办公室主任孙志刚。
 
  记者:建立全民基本医保制度,老百姓都很关注,我们是如何实现覆盖全民的?
 
  孙志刚:建立全民基本医保制度,构筑社会安全网是医改的重要内容,在医改中处于基础和核心地位。以城镇职工医保、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为主体,城乡医疗救助为兜底,其他多种形式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为补充,构成了全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框架。改革两年多来,政府加大投入,资助农民、城市中“一老一小”、大学生以及流动人口参加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中央还专门投入资金解决近800万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参加医疗保险的历史遗留问题。同时,不断提高医保报销水平,改进支付方式,方便群众结算,增强了制度吸引力。目前,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参保人数增加到12.95亿人,与2008年相比增加1.62亿人。其中,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32亿人,增加1700万人;城镇居民医保全面推开,参保人数达到2.16亿人;职工医保参保人数达到2.47亿人。
 
  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基本医保的行列,在扩大覆盖面的同时,如何使保障水平不降低,反而有所提高?参保群众都得到了哪些实惠?
 
  孙志刚:改革两年多来,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增幅很大,从2009年的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10年的120元,2011年再次提高到200元。老百姓从医保中得到的实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把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由2008年的48%、54%提高到今年的70%左右。二是提高最高支付限额。2010年90%以上的统筹地区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当地居民年可支配收入和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左右,2011年达到6倍以上且均不低于5万元。三是普遍开展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门诊统筹,既保了大病又兼顾了小病。截至2011年9月底,超过90%的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统筹地区开展了门诊统筹。四是大幅提高农村儿童白血病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保障水平。困难家庭患儿看病费用实际报销比例由40%提高到90%,2万多名“两病”患儿受益,补偿资金达到3.26亿元。
 
  记者:当前,社会上还有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得了大病以后,难以负担起高额的医疗费用,我们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
 
  孙志刚:医疗救助在全民基本医保制度中是最后一道“安全线”。这两年医疗救助资金大幅增加,2011年已筹集资金178.5亿元,比2008年增长88.1%;中央财政投入130亿元,比2008年增长一倍多。救助对象不断扩大,从低保家庭、五保户逐步覆盖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家庭的老年人。救助水平明显提高,2010年每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医疗补助水平为185元和1751元,分别比2008年提高了29%和43%。当然,我们也看到,目前医疗救助的水平与人民群众需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十二五”期间,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对医疗救助的投入,加大救助力度,完善救助政策,筑强老百姓看病就医的最后一道“安全线”。
 
  记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员的流动性越来越大,医保制度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孙志刚:为了让群众看病报销更方便、更便捷,我们的基本医疗保障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创新。推广就医“一卡通”,实现统筹区域内医药费用即时结算。已有18个省份开展省内异地就医即时联网结算,一些地方探索跨省“点对点”联网或委托结算,减少了群众“跑腿”、垫资。推进付费方式改革,探索实行按病种、按人头付费和总额预付等。吉林长春、四川成都等地探索医保付费“谈判机制”,遏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患者看病负担。创新医疗保障经办管理服务,一些地方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服务,取得良好效果。探索基本医保制度城乡统筹改革,天津、重庆、宁夏以省为单位,以及40多个城市实现了基本医保制度的城乡统筹。基本医保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由点到面的格局正在形成。同时,商业健康保险也得到了积极的发展。2010年商业健康保险保费达到677.5亿元,比2008年增长15.7%。(记者王茜赵琬微)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2)
(二)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7.加快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系建设。研究制定促进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社会力量举

0评论2017-06-12794

《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6-2020年)》全文(1)
按照中医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创新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国家、省、市、县级中医药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领导机制,切实

0评论2017-06-12842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2)
三、重点任务 (一)切实提高中医医疗服务能力。 1.完善覆盖城乡的中医医疗服务网络。全面建成以中医类医院为主体、综合医院等其

0评论2017-06-12858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1)
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

0评论2017-06-12781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4)
三、完善政策 (一)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中医药健康服务领域,都要向社会资本开放,并不断扩大开放领域;

0评论2017-04-24818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3)
(三)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 促进中医特色康复服务机构发展。各地根据康复服务资源配置需求,设立中医特色康复医院和疗养

0评论2017-04-24841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2)
二、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支持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发展。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规范的中医养生保健机构,培育一批

0评论2017-04-24398

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1)
中医药(含民族医药)强调整体把握健康状态,注重个体化,突出治未病,临床疗效确切,治疗方式灵活,养生保健作用突出,是我国独

0评论2017-04-244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解读《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
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作为《规划》编制及

0评论2017-04-24384

《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解读(5)
二十九、在经费投入上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近年来,中央和地方财政对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投入力度不断

0评论2017-04-24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