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5月19日讯
名家介绍
杨慧霞,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组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主任。
出诊时间:周二全天专家门诊;周一上午、周四下午特需门诊。
名家语录
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虽然每天都很忙很忙,但我很乐意,我觉得自己为患者的付出是值得的。
她15岁就懵懵懂懂地上了医学院校,她早在80年代末期就开始研究妊娠期糖尿病,她的脸上时刻挂着和善的微笑,她就是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杨慧霞教授。在她忙碌身影的背后,有着患者们的诸多认可,学术上更是一点都不含糊。
“像杨大夫这样的医生多一些就好了”
“还有1个多月就要生了,如果有可能的话,我还想要杨教授为我接生,让我的宝宝出生后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杨大夫!”这是一位北京产妇写给杨大夫感谢信中的一段话。这位患者在怀孕4年前做过心血管手术,在她眼中,杨大夫对每个病人都很热情,很多次都是刚下手术台立马就进诊室继续看病。她说:“由于我曾作过手术,每次杨大夫给我做检查时总会询问我有没有什么地方不舒服,这让我感觉很温暖!”
类似的赞誉在患者对杨教授的评价中十分常见。漂亮、年轻、声音好听是形容她外表的,干练、无私是形容她做事风格的,而更多的则是认真、耐心、态度好、经验丰富——这些每一位好医生必不可少的品质在杨教授身上汇集,铺垫了她在临床和科研上的双重影响力。
“像杨大夫这样的医生多一些就好了!非典那年,是杨大夫给我接生的,老公看到刚出生的儿子,高兴得不知怎样才好,见到医生护士就想塞钱感谢,结果被杨大夫训了一顿:‘你们这些年轻人,是不是就知道钱!’最后,我们就只给她送了一束粉色的玫瑰花”,一位患者这样表示。
问起杨大夫在“寸秒寸金”的门诊现场,为何能如此耐心,如此舍得在病人身上花时间,她对《生命时报》记者坦言,门诊人这么多,不可能每个人都讲上半小时,但根据病人的情况不同,所花的时间也不一样。比如初诊的、有高危因素的、从外地转诊过来的,或者有合并症的等,一定会花更多时间,为他们解答问题,直到他们弄明白为止。而复诊的病人,没有什么高危因素的话,一般所花时间就相对较少,但也要把孕期不同阶段的注意事项告诉她们。
很多人觉得产前检查没什么特殊的,问几个简单的问题,听听胎心等几分钟就结束了,看上去很快,但实际上不是那么机械。产科检查要有丰富的知识,要做综合判断,对于高危产妇较早阶段就要有预测意识,做好预防。现在大多数父母都是第一次怀孕,孕期知识相对不足,而医学又更新发展得很快。社会上各种保健知识鱼龙混杂,网络上很多东西都是东拼西凑的。因此在门诊,杨大夫愿意多花点时间,避免大家被误导。
国内最早开展妊娠期糖尿病筛查工作
杨大夫15岁便考入山东医科大学,1986年毕业后有幸被分配到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师从我国围产医学创始人严仁英教授和周世梅教授。当时我国的围产医学还处于初期阶段,而国外已发展得相对较好。而谈起妊娠期糖尿病,杨大夫则做了很多开创性工作,她是最早在国内开展对妊娠期糖尿病(以下简称GDM)筛查及诊治工作的,并明确孕期对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控制,对改善母子双方结局具有重要意义。
别看现在10个成年人中接近一个是糖尿病患者,但早在80年代,中国的糖尿病患者数量并不多。1980年,我国糖尿病的发病率仅为1%,仅为目前患病率的十分之一。在当时就关注妊娠期糖尿病,不得不说是一种难得的远见。
这些年来,杨大夫在如何管理妊娠期糖尿病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由她负责的“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治策略及其推广应用”项目还获得了“2011年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以及教育部科学进步二等奖。
科研、临床、教学等工作,让杨大夫的身影变得异常忙碌,平时很少有时间陪儿子,好在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下,儿子的成长并不需要她耗费太多心血,15岁时便考入北京大学。
回想起选择学医的初衷,杨大夫说,15岁时的自己对医生并没有多少了解,当时只是觉得医生是份很不错的职业,家里人都是搞教育的,确实没想到医生的生活会是如此的忙碌。但杨大夫带着她惯常的微笑,话锋一转道:“我选择了自己热爱的事业,虽然每天都很忙很忙,但我很乐意,我觉得自己为患者的付出是值得的。”
中国孕妇最大的问题是补得太多了
“武汉第一巨胎男婴12.2斤”、“河南新乡罕见巨婴14.08斤”、“宁夏有史以来最重婴儿诞生,体重12.4斤”……每一次看到关于巨大儿的新闻,杨大夫敏感的神经都会被刺痛。“我国现在怀孕后最大的问题就是营养过剩,补得太过了!很多人不知道,胎儿体重过大,会对孩子一生的健康产生影响。”
杨大夫表示,现在大家都只生一个孩子,因此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优秀的。因此,“为了孩子使劲吃”也成为许多准妈妈的信条。其实现在早已不是营养不良的时代,我们面临的更多问题是孕妇营养过剩,孕期体重增加过多的问题。出生体重在8斤以上的巨大儿,出生并发症、分娩时剖宫产等手术产率会增加。此外,国外一系列研究表明:胎儿出生体重过大,儿童期、成年期发生肥胖以及糖代谢异常的风险明显增加。所以,为了孩子未来的健康应重视孕期合理营养,以保证胎儿健康成长。
“医学的发展是非常快的,很多孕期保健知识都需要跟着更新。”杨大夫表示,医生说话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这是十多年前,一位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给她带来的启示。杨大夫说,这位患者开始有8年多未怀上孕,后来好不容易怀上了,但她一直在吃二甲双胍治疗,当时的教科书上,都认为降糖药可能会导致婴儿畸形,这让她非常紧张,跑了很多医院咨询。杨大夫告诉她,国外已有很多研究发现二甲双胍并不会增加胎儿畸形风险,不用过于担心,但血糖高的话,一定要控制。在杨大夫的帮助下,这位孕妇足月分娩,生下一个健康宝宝。
“临床上,经常有产妇咨询服用了某些药物是否对胎儿有影响,如果我们直接说:‘这个孩子别要了’肯定是很不负责任的,如果我们说:‘没事,一点都不影响’也需谨慎,医生说话必须要有足够的科学依据,根据最新研究证据给予恰当的临床指导”,杨大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