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年医改目标实现 破除以药养医成最大亮点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400

  生意社6月19日讯 18日,国务院医改办发布的数据显示,三年医改预期目标实现,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改革的投入力度、惠民程度、突破性已体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短板”正在逐渐补上,基本医疗已成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
 
  财政投入超额近五成
 
  2009年—2011年,全国财政支持医改的投入,比既定的8500亿元增加了390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新增投入比既定的3318亿元增加了361亿元。这些钱主要投在:医保——三年来,全国各级财政共安排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补助资金4328亿元,其中中央财政1732亿元;服务体系——中央投资430亿元支持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41.5亿元支持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建设,16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设备购置;公共卫生——中央财政共安排服务经费395亿元等。
 
  财政用于医保和新农合扩面提标的投入最多,目前覆盖了95%以上的城乡居民,初步建立了全民医保体系。投入力度的加大使百姓看病报销的补偿比例、最高支付限额迅速升高,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分别从2008年的54%、48%均提高到2011年的70%左右,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实际最高支付限额全国平均已分别达到24万元、13万元、7.98万元。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由2008年的40.2%下降到2010年的35.5%。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教授姚岚认为,三年基层医改大部分地区落实政府投入责任,不是财政简单地包办,而是按照“花钱买机制、花钱建机制”的理念,把财政补助与绩效考核紧密挂钩,促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提供合理有效服务获得补偿。
 
  基层群众受益最多
 
  由于此次改革秉持的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的理念,原本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基层,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都得到加强。覆盖城乡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不足的困境得到有效缓解。
 
  由于三年改革主要在基层进行,基层群众受益最多。就医的可及性、可获得性、便利性大大提高;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2009年8月,国家发布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遴选确定了307种基本药物。各地根据当地实际和群众用药习惯,又增补了部分品种,平均增加210种,价格降低30%左右;报销水平提高,几乎人人都能看得起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就连农民都能在家里见到入户随访的医生、护士,检查身体、预防疾病的理念走入农村;农民患大病也有了救助机制,儿童先心病、白血病、老年白内障等疾病有了保障,农民不再大病拖、小病扛。
 

 

  数据显示,困难家庭患儿看病费用实际补偿比例从2008年的40%提高到70%—90%,近3万名患儿从中受益。2011年与2008年相比,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员住院费用个人自付比例分别下降8个和23.9个百分点,困难群众看不起病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李玲说:“基层医改受益的是社区、农村居民,尤其是农民受益最多。他们看病的环境变好了,费用降低了,负担得起。因为卫生模式变化,从来没有享受过上门服务的他们也有了健康管理服务。”
 
  基层破除以药补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为契机,撬动综合改革并建立起新的运行机制,破除了旧的‘以药补医’机制,这是一个系统的创新,是三年医改最大的亮点。”李玲说。
 
  2011年底各地基本完成综合改革任务,建立起了五大运行新机制——公益性的管理体制、竞争性的用人机制、激励性的分配机制、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长效性的补偿机制。明确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基本实现每个乡镇有一家政府办卫生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政府投入和医保支付等为主的补偿渠道初步形成。据10个省的调查数据,改革后财政和医保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入的补偿比例平均达到72%,比改革前提高了22个百分点。
 
  收入有保障,不再靠卖药,回归本位,价值得以体现是基层医务人员的最大感受。广西桂林市兴安县湘漓卫生院执业医师郭能原来是一名乡村医生,2009年12月,他来到卫生院做了一名内儿科医生,但是一直没有编制。去年9月份,郭能通过竞争上岗入了编制,每个月工资涨了1000多元。他说:“比以前有自信了,觉得自己离梦想更近了。”郭能的梦想是“到老的时候有粉丝天天找他看病”。
 
  世界银行专家张硕认为,基层筹资机制有了很大转变,由以药补医转向以政府筹资为主,是重大突破,同时基层转向提供连续服务的机制,上门提供健康管理服务。
 
  李玲认为,基层医改使基层干部的理念、投入机制、服务模式发生变化,三年统筹性、综合性的改革对社会领域的改革有重大启示。改革也为下一步医改探出了路子,找到了方法。
 
  “现在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公立医院不改革,百姓对改革的感受不深;基层服务量占总量不到20%,如果不改,在大医院扩张的态势下,基层将成孤岛。应该趁热打铁,尽快推动公立医院改革。”李玲说。(记者李红梅)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