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于2009年开启,为期三年,卫生部计划为此支付8500亿元人民币。今年为新医改的收官之年,政策能否在执行中得到落实,老百姓能否真正得到实惠,都是对现有医改政策的考验。
将近岁末,飞涨的物价在政策的调改下趋向平稳,居高难下的房价出现松动,没有高物价和房价的困扰,百姓的生活负担无疑减少了许多。按计划到今年底,我国持续了三年的新医改即将完成,但药价虚高、公立医院改革无法实质撬动等现实难题,仍摆在人们面前。
对于群众仍然反映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兼国务院医改办主任孙志刚很直接地表示:医院确实也有问题,但根源还是在政府。有人认为,要谈医改,就不能也不必回避利益的话题,长久以来不公平的利益分配,正是当下医疗弊端和乱象的根源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新医改要想取得成功,提高医生的工资,让医生不必再为效益和奖金所累,无疑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但是关于“以医养医”的提法,显然有点不切合实际,无论是政府还是老百姓都担心实施“以医养医”之后,不仅药品价格没有降下来,而且医疗服务价格还会涨上去,到时得不偿失,受害的还是老百姓。
关于看病贵、药品价格虚高问题,新医改希望通过取消医院购买药品加价15%利润的规定来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实施至今成效究竟有多少?药品从出厂到病人手中真的只有那15%的利润么?从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医改实施后,药品从生产成本到出厂价格再到医院的新招标价,这之间的暴利依旧存在,医生该拿的回扣仍照拿不误,所以不从源头上治理中国的制药行业,大幅减少药品流通环节,而仅仅是实施利益重新分配,百姓并不能从医改中得到多大的实惠。
如何减少药品流通环节,孙志刚极力推荐的是安徽模式,即一方面从原来面向配送企业招标改为面向生产企业招标,绕过流通环节直接和厂家谈判,以省为单位实行“量价挂钩”,以量的承诺换取企业的低价;另一方面,实施“双信封”制度,通过技术标淘汰质量不过关的企业,再以商务标的竞争来实现低价中标。但是这一经验在实践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使得这一制度并不理想。不过笔者认为,若是安徽模式再完善一些,也可以用来大范围推广。
目前,百姓呼声最大的当属公立医院的相关医改问题,大家都希望公立医院能尽快参与到新医改当中,让百姓在看病时真正得到实惠。虽然目前正在着手试点的公立医院改革阻力重重,但孙志刚日前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的“破除‘以药养医’首先在于政府自身的改革”这一言论,让我们看到新医改中的核心问题——公立医院的改革指日可待。这才是最实质、最根本的问题,尽管我国的社保制度逐步完善,补助标准一再提升,但倘若公立医院医疗成本不断攀升,社保制度带来的福利无疑将随之消解。
说到底,一个完善合理的新医改还要考虑利益均衡。在新医改中,只有老百姓得到切实利益远远不够,医护人员也是老百姓,没有他们的参与和合作,新医改只能是部分人的利益改革。据有效数据显示,我国从医人员的工资待遇并不高,这也是导致他们追求“效益”的重要原因。新医改限制了一些不合理做法,改善了一些不合理的规定,但是一个成功的改革,是不以牺牲代价为前提的,只有看病环节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得到了改善,老百姓才能好看病,看好病,这当中必然包括改善从医人员的待遇,在没有生存困扰的条件下,医生才能为患者更好地服务。
有人说,新医改不考虑农村了吗?当然不,新医改不仅要考虑城市需求,也要兼顾农村。今年,政府对城镇居民医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贴每年200元的标准在各地得到落实。据统计,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已达到60%以上,部分统筹地区提高到了70%。
2009年4月6日公布的医改目标是,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再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
三年新医改已近尾声,从目前看,“全民医保”以目前95%的全国覆盖率获得了基本实现,基本药物制度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取得突破等其他工作也正在有序进行中,虽然充满了曲折,但是新医改已然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医改的初衷是为了让老百姓看得起病,在这一初衷下,我们希望老百姓从中得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实惠,医疗服务水平下降、医院亏损、医生抱怨等现象都是我们不想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