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本报刊登报道《谁占用了公共医疗专家资源》,指出商业性中介机构收取服务费后为少数人代挂专家门诊号的现象,有悖于社会公平。同日,卫生部公布了《关于在公立医院施行预约诊疗服务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公立医疗机构不得与任何社会中介机构合作开展向患者收取费用的预约挂号服务,已经开展这类服务的要尽快整改清理。
记者昨天采访主管部门、部分大医院和患者时,各方均表示,此举如果实施,有利于推广预约就诊模式、规范预约服务管理。但也有不少医院认为,具体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应当循序渐进。
病人:免费还要方便
对卫生部拟禁止公立医院和挂号公司合作,不少病家表示赞同。在仁济医院随机采访时,几位患者都说,专家号本来就稀缺,常常很早来排队都挂不到,特别紧张的甚至要等几个月。而挂号公司的操作,相当于谁有钱就能插队,把公共的专家资源异化成了“特需”,显然损害了公平。
免费预约门诊,大多数患者表示非常欢迎,认为可以合理安排就诊时间,减少排队。但一些老年人也指出,网上预约对他们有点勉为其难,电话预约则无法确保不爽约,希望有更加方便、有效的预约方法。还有患者说,预约虽然能保证看到专家,但实际上到了医院还是要先挂号、再等候,希望免费预约服务能更加细致贴心些,如确定具体就诊时段,预约、挂号一次性完成等。
管理部门:倡导公益性
上海市卫生局有关负责人说,上海早在去年就提出“推行实名制预约”,目前全市72家二甲以上医院都已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开展门诊病人预约挂号服务。今年以来,结合迎世博改善窗口服务活动,本市不少医院扩大了预约范围、丰富了预约形式,如龙华医院目前的专家门诊60%实现了预约,长宁区妇幼保健院的产科检查100%预约。
对征求意见稿中特别强调的不得有偿预约的规定,这位负责人表示,上海卫生管理部门一直倡导预约服务的公益性,目前正在收集综合多方意见建议,向上级部门反馈。待有关意见正式出台后,将切实履行指导、监管责任,保证预约服务公平公益。
医院:给一点时间
得知卫生部拟出台“禁令”,上海瑞金医院立即中止了与中介挂号机构的合作,并表示:患者可通过网络、电话、现场等各种途径预约,医院将继续完善预约系统。
不过,对“禁令”表示理解同时,沪上大多数医院有些“措手不及”。仁济医院副院长黄翼然说,专家门诊是公共资源,“有偿化”的确不妥,但现实情况是,医院的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人力资源受限,马上完全靠自己开展网上或电话预约,“不太现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华健说,医院开展实名制预约已有几年,网络预约一块与某网站合作,但数量寥寥。如果中止合作,意味着医院为维持网上预约,必须投入巨资建设自己的系统,从性价比上看很不合算。
各大医院不约而同建议,在新一轮医改启动的背景下,通过组成医疗集团共享,或政府建立公益平台的方式,开展网上预约服务。这样,既避免了各医院重复建设,更方便病人自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