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以改制破“以药补医”困局引发热议

   1970-01-01 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wang160
核心提示:上海仁济医院西院股权改革引发热议:一家著名的公立三甲医院,提出可以让社会资本绝对控股,而且医疗服务将以三倍于现在的价格收费,这还是公立医院么?

    仁济医院提出,只对西院进行改革,其东院以及将要营建的闵行分院,仍然维持目前价格标准,仁济集团预期未来西院的经济效益将对其它两个分院产生支撑作用。
 
    当前事实是,优质医疗资源总体上的稀缺和使用上的浪费同时并存。事实上,这种“以商补公”的设想已经不是一家之言。
 
    在提交给上海市政府定夺的医改备选方案中,就有专家提出:让公立三级医院开展一部分非公共品的高端医疗服务,比如医学康复、高档护理等,用这些高利润的业务来补贴提供医疗公共品的收入不足。
 
    更重要的是,上述思路和新医改中公立医院改革的大方向是一致的。
 
    公立医院改革的具体任务之一,就是要扭转“以药补医”之怪现状,建立起健康有效的补偿机制。目前达成的基本共识是,财政补助和服务收费将是两大主要渠道,而后者的题中应有之义就是理顺长期扭曲的医疗服务价格,充分体现医务人员的人力资本价值。
 
    问题在于,公立医院必须保证其公益性,但必须、且只能靠国有股份来实现的观点则值得商榷。当然,开了市场机制的口子,容易使公立医院产生日益强烈的逐利冲动,伤及公益性的发挥,这就需要政府强有力的宏观把控和精细化的微观管理。通过科学的指标设定和合理的绩效评估,保证公立医院履行其公共品提供职能。
 
    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中,为了贯彻新医改的有关精神,上海浦东医院管理中心设置了一个“六位一体”协调发展度指标。他们把全体工作人员的所有可量化的工作,统一折算成相应的贡献单位,再通过计算无偿服务量占服务总量的比例,来评估基层医疗机构履行公共卫生职能的情况。根据经验数值,医管中心把“及格线”定在30%,三年运行下来,这个数字已达到50%以上。
 
    对三级医院的考核、评估、管理以及监督远比基层医疗机构复杂,但背后的原理是一致的,具体的制度可以在持续的探索中逐步完善。财政投入就是政府手中的“尚方宝剑”,可以有效倒逼公立医院履行应有职能;“财政购买服务”同时形成的竞争机制,也将是一个积极的推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政府作为公立医院管理者的角色将日益清晰丰满,而其对公立医院运营事务的直接干预会同时弱化,则新医改鼓吹的公立医院“管办分离”、以及相应的政府职能转变也就自然完成。
 
    公立医院股改使公众看病所要支付的药费下降而医疗费用上升,它对药品流通体制及医疗服务市场中价格扭曲的校正、对公立医院及其医务人员正向激励机制的形成、对医疗系统相关行政管理机构职能转变的促进,远非简单的“此消彼长”的价格换算所能涵盖。况且从长期来看,一个机制健全、运行有序、管理完善、监督有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带给公众的福祇未可限量。
 
    眼下公立医院改革迟迟未能破题,主要是卡在其补偿机制上。虽然医疗服务价格的调整是大势所趋,但出于种种考虑,至今未有实质性动作出台。
 
    不止一个地方在医改方案中提出了压缩药品流通环节的设想,然而这只不过是把原先桌子底下的交易放到台面上来而已,究其实质仍是“以药养医”。各地的药品招标采购改革搞了数年,南京的“药房托管”更是同类改革中之典型代表。其改革设计者毫不讳言,把医药经营企业与医院的利益关系公开化,终究只能是一种过渡模式。
 
    换句话说,囿于医药卫生体系内部的公立医院改革,难。但是跳出来看,在政府监控之下,社会资本也并非洪水猛兽!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