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非是非洲地区艾滋病重灾区之一。近年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发达国家援助发展中国家的艾滋病防治资金呈现下降趋势,东非国家肯尼亚和乌干达首当其冲。在外部援助缩水的情况下,两国积极采取自救措施,努力使更多艾滋病患者得到有效治疗。
目前,东非国家主要通过“抗击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全球基金”(简称“全球基金”)、“美国总统防治艾滋病紧急救援计划”(简称PEPFAR)以及“克林顿艾滋病行动计划”获得抗艾资金援助。
肯尼亚是全球艾滋病感染率最高的国家之一。根据联合国发布的《2009年艾滋病流行报告》,目前肯尼亚约有140万人感染艾滋病,其中约30万人在接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包括2.8万名儿童。
肯尼亚70%的艾滋病防治资金来自外部援助。PEPFAR是肯尼亚抗艾资金的最重要来源。PEPFAR2010年的预算与上年持平,是成立以来首次无增长。
“全球基金”最近以资金使用混乱为由,拒绝了肯尼亚对第9轮抗艾项目资金的申请。此前肯尼亚对第8轮项目的申请也未被通过,这意味着前后共3.75亿美元的抗艾资金“泡汤”。目前,肯政府只能依靠基金第7轮项目剩余的8700万美元勉强维持抗艾计划。据当地媒体报道,肯将有超过10万名正在接受治疗的艾滋病人因“全球基金”申请失败而被迫中止治疗。
“克林顿艾滋病行动计划”也表示,从下个财政年度开始暂停对肯尼亚儿童艾滋病患者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提供资金。外部援助资金减少将使肯尼亚未来3年面临高达2.1亿美元的抗艾资金缺口。
乌干达曾是非洲抗艾的一面旗帜,成功将上世纪90年代初高达25%的艾滋病感染率降至6%左右。但近年来乌艾滋病有重新肆虐的趋势,新增感染人数达到每年13.5万人,感染率已接近7%。
世界卫生组织去年年底更新了全球艾滋病治疗指南,倡导艾滋病患者在感染早期阶段开始接受治疗。这意味着需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人数将大幅增加,从而更加剧了资金短缺。
在乌干达,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所需资金95%来自外部援助,全国约37万名艾滋病患者当中,仅有约半数获得治疗。根据世卫组织新的治疗指南,需要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患者将从现在的30万名上升到约75万名。而主要援助方PEPFAR预算不足,加上美国有意暂停对乌干达的抗艾援助,使治疗药物严重短缺,实验室、医疗中心和医护人员也严重不足,很多病人被迫中止治疗。
有专家警告,艾滋病防治资金短缺,不但会造成一些病人被迫中止治疗,还会打击公民主动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热情,影响艾滋病预防措施的实施。
国际艾滋病协会日前发表声明表示,国际抗艾援助资金有所下降,目前情况“非常紧急”,过去10年来取得的抗艾成就可能在短时间内被抹杀,对未来抗艾努力产生严重影响。
面对资金短缺的严峻形势,肯尼亚和乌干达正积极采取“自救”措施,通过各种渠道从国内筹集资金。肯尼亚政府已计划提高用于艾滋病防治的财政预算,还考虑与私营制药厂合作,由政府低价收购抗艾药品。
乌干达议会艾滋病委员会也认为,乌干达抗艾不能长期依靠外部援助,应该自主投资,实现资金的可延续性。委员会要求政府把用于艾滋病防治的财政预算从占总预算的6%提高至15%。
乌干达卫生部艾滋病项目负责人扎伊纳布•阿克尔上月表示,政府今后将每年提高对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拨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