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秋季家种中药材受生产及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价格纷纷回落,但是荆芥行情却依然平稳。
一、2010年荆芥产新行情低迷,2011年种植大幅度萎缩
2010年荆芥种植面积达到近几年来最大,当大量产新时,价格一路走低,荆芥穗在15-17元之间,亩产值才八九百元。荆芥种子价格不高,加上田间管理费用,生产投资不大,但是超低的价格与种植玉米及其它作物差较大。如玉米一亩地产1100—1200斤,市价1.15元/斤计算,毛收入在1200元以上。种植夏播天南星毛收入在七八千元以上,种植怀牛膝按亩产150公斤,市价16元/公斤计算,收入在2000元或以上。还有2010年地产家种药材大涨价,今年春季农民大种,挤占了不少土地。荆芥是夏播中药材,而白术、怀山药、北沙参、天花粉多是在春季种植,何况这些品种在2010年收入多达几千元,人们弃种了荆芥。
二、工值提高是荆芥减种的另一个原因
其实,荆芥种植户是乐意在地里卖掉的,那是因为采摘荆芥穗耗时太多。近年,随着农村经济发展,劳动工值一年比一年高,
2010年荆芥穗采摘费涨至4元/公斤,一个人一天才摘七、八公斤,收入才三十元左右。那些青壮妇女外出一天可收入50-70元,没人去打工采荆芥穗。那些大面积种植的农户,只能雇用上了年龄的人。一亩地荆芥可收穗100-120公斤,去年产新时是15-16元,收入在1500元或多些,剩下荆芥杆250-300公斤,价格是2元多,收入在500元或多些,两者加起来才2000多元。通常人们采摘自己的荆芥,一个人一天采摘五公斤,一亩地至少需要20多天。同样一个妇女外出打工一个月的收入就能与一亩地荆芥的收入差不多。采摘荆芥穗的农活只能丢给老人,或冬闲再采摘。工值提高对生产的影响不容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