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月5日讯
站在辞旧迎新的门槛上,人们既为过去一年生活的改善而欣慰,又在萌生新的希望新的一年,百姓得实惠的事会更多吗?保障会更健全吗?看病会更便利吗?房子会住得更大些吗?呼吸的空气会更清新吗……
民生改善无止境。柴米油盐、衣食住行、公平与尊严,每个人的期盼总在不断刷新,每一种新期盼都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关注。
《民生周刊》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围绕民生领域的热点难点,对话高端人士,回应百姓关切,共同展望新年。——编者
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实施范围
在所有村卫生室、非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稳定基本药物价格,统筹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
【镜头】2011年10月的一天,在宁夏盐池县花马池镇裕兴村卫生室,记者看到了正在输液的白海江。他告诉记者,患了感冒5天了,吃药不管用就到村卫生室看,总共十几元花费,但是新农合还报销了大部分,自己只掏了不到6元钱。村医季建军说,基本药物实施之前,村卫生室看上呼吸道感染,起码要26元,而且全部病人自己掏。
盐池县卫生局局长官秀敏告诉记者,不仅是村卫生室,到乡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看上呼吸道感染的价格都在大幅下降,村卫生室下降最多,个人只用自付其中22%。
目前,基本药物已在我国所有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零差率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同时医保支付比例上升,很多地方的村卫生室已纳入新农合的报销范围。
记者:基本药物的价格比改革前下降约30%,这一成果能不能惠及更多人群?会不会扩展到非基本药物?
孙志刚: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医改提出的一项全新的制度,建立这项制度是为了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额、保质保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改革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达到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的目的。同时,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基层和农村的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迫切的问题,这项改革在全国推开,直接涉及全国5万多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近140万基层医务人员以及60多万村卫生室和110万村医的利益,还涉及整个药品生产和流通市场相关方利益,更涉及13多亿群众特别是广大农民看病就医的切身利益。
到2011年7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在所有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提前实现改革目标。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基层看病负担开始减轻,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两降一升”势头,基层群众和医务人员对改革普遍拥护,推动了医改向纵深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们将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扩大实施范围,村卫生室全部实施基本药物制度,执行基本药物制度各项政策,落实对乡村医生的各项补助和支持政策,将非政府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实施范围,巩固并扩大这一实惠。
由于新的公益性惠民机制才能延续这一实惠,因此,我们将继续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补偿机制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
药价是改革中绕不过去的一道槛,必须统筹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让药品回归合理价位。围绕破除以药养医,推进药品生产、流通、采购、定价、使用、监管等环节改革,建立健康的行业竞争机制,压缩流通环节和流通成本,重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
报销水平逐步提高,医疗费用控制增长
2012年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年人均补助提高到240元,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普遍可达到70%
【镜头】2011年9月,记者在江西省人民医院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白血病患儿卢魁星。妈妈吴金柳说:“以前这种病只在电视上看过,没想到自己的孩子得了这种病,当时感觉绝望极了。”怀着救孩子的迫切愿望,吴金柳带着孩子四处就医,“在儿童医院住了几天院,花了2万多元。”
听说江西省对这种白血病儿童进行救助,吴金柳申请到了3年15万元的定额补助。截至9月份,卢魁星已在省人民医院进行了8次治疗。主治医师刘婷婷介绍,患儿的病情在第一疗程结束后已缓解。
据江西省卫生厅巡视员刘富林介绍,救助的钱大部分来自医保资金,其中70%来自城乡医疗保障资金,20%来自民政救助资金,10%由省级专项资金补助。
患大病的人在比例上不算多,但往往会给家庭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人们普遍希望,在国务院确定的医改三年计划结束后,医保的报销比例仍能继续提高。
记者:李克强副总理在全国医改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强调,从2012年起医改进入新的实施阶段,即将从三个方面进行重点突破:全民基本医保、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县级医院改革。我们先从医保说起:2012年,我国医保的补助标准是否会提高?
孙志刚:是的,财政部已公布,2012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逐步提高报销水平。
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是一项重大的制度创新,也是深化医改的核心理念。我国全民基本医保已覆盖12.95亿人,占总人口95%以上。应该说,我们织起了一个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这在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有国际媒体认为这是一个奇迹。
但是目前还需要不断提升保障能力。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要逐步提高,明显缩小与实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之间的差距。同时,进一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经测算,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年人均240元,并用其中部分新增补助资金,购买大病保险,今后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支付比例可达到70%。
医疗救助制度是困难群众看病就医的“兜底网”,将来要加大救助资金投入,提高大病救助能力。日前公布的《民政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国医疗救助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率要从2010年的43%提升到70%,力争年均增长率稳定在27%;将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成员等特殊困难人员纳入救助范围;在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逐步降低或取消医疗救助起付线。
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制度的管理体制将加快统筹,整合管理职能和经办资源。要让老百姓“报得多、报得快”,推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一卡通”,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提高医保统筹层次。
记者:世界银行专家张硕认为,医保对控制医疗费用增长有很好的作用。当前医疗费用增长较快,我国是否会在这方面进一步深化改革?
孙志刚:如今,医药技术不断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发生深刻变化,医疗费用成本持续攀升,对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出了挑战。
控制医疗费用增长,要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推行总额预付制、按病种付费等改革。通过医保杠杆引导群众小病到基层,促进分级诊疗制度形成。
医保是医院医疗服务的主要补偿渠道之一,应发挥其作用,分解评价指标,监管医疗服务、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实现对医疗费用的控制。
公立医院改革关键是破除“以药补医”
明确政府办医的目的和职责,完善补偿机制;突出县级医院改革,今后大病基本不用出县
【镜头】2011年4月,四川省新津县花源镇卫生院。居民杨启舒因手腕受伤,到卫生院拍了一张片子。拍一张37元,杨启舒认为不贵,因为享受到了县医院的服务。下午2点半,新津县人民医院影像阅片中心。该中心值班大夫郑林正在电脑上看从卫生院传来的杨启舒的片子。
从2008年开始,新津县投入了1000多万元,建设了一个区域卫生信息系统网,村民在卫生院就能以卫生院价格享受到县医院的诊断服务。很多农民把首诊留在了这里。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该县首诊率达到51%,比2008年未全面使用前提高12%。
记者发现,如今,基层的人们看病就医方便了很多,也不用花那么多钱了。但在大中城市,类似的改革还未真正启动。
记者:基层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有缓解,在城市里的公立医院看病,何时也能如此幸福?
孙志刚:两年多来,中央投资471.5亿元,支持了2233所县级医院(其中县级中医院158所)、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382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5万多所村卫生室的建设,投入130多亿元用于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的设备购置。支持建设范围和资金投入规模之大前所未有,已基本实现村村都有卫生室、乡乡都有卫生院、每个县都有达标县级医院、每个社区有卫生服务中心的目标。加上基层实施的基本药物制度、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改革,人们实现就近看病,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基层已有缓解。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是公立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所有制性质都是政府举办的公立医疗机构,只不过在建设规模、服务功能上与城市大医院有所不同。从这个意义看,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已经从基层开始启动,“十二五”期间要向大中城市拓展延伸,届时改革成果将向大城市扩展。这也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改革路径的安排。
改革公立医院,是缓解“看病贵、看病难”的重要途径。改革公立医院,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落实政府办医责任,明确政府办医的目的和职责,破除以药养医,创新体制机制,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其中,破除以药补医是关键环节,是改革的切入点,也是确保公立医疗机构回归公益性的必然要求。
要分层次推进,在继续推进试点城市改革的同时,把县级医院改革摆到突出位置;要统筹兼顾,控制医药费用增长,全面推广惠民便民措施,使人民群众尽快感受到医改带来的好处和实惠。同时,要加快形成多元办医格局。
记者:对于老百姓来说,县级医院的改革,会给看病就医带来什么变化?
孙志刚:县级医院既是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又是连接城市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的桥梁和纽带。“十二五”期间将把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这既是对公立医院改革认识的深化,也是巩固基层医改成果的客观需要。
县级医院改革,要以破除“以药补医”为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配、采购机制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加强以人才、技术、重点专科为核心的能力建设,提高县域内就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根据2010年卫生统计年鉴,县医院有9200多家,占全国医院总数的45.5%,覆盖了全国9亿人口,其中政府办公立县级医院有5410多家。也就是说,县级医院改革后,约80%的人口将留在县里看病,大大缓解大医院“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意味着可以在基层看小病、县里看大病,花的钱更少,报销更多,实惠更多。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的事业,特别是对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3多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任重道远。今后几年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攻坚时期,医改面临的难题更多。全社会应该形成共识,努力探索出这个世界性难题中国式的解决办法,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李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