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月10日讯 卫生部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情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接受记者提问时表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取消“以药补医”,确保医生不被腐蚀,不再做替罪羊。
邓海华指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现在存在的各种体制性、机制性不合理的因素。现在由于种种体制上、机制上的原因,或者政策上的原因,把“看病难、看病贵”,或者其他的矛盾在医疗卫生领域,特别是医院这个最容易和公众接触的地方集中地爆发出来了,甚至包括一些恶性的暴力事件,干扰了正常的就医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伤害,实际上也是对患者利益的侵害。
邓海华强调,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国家财力不足,对公立医院实施了“以药补医”政策,在历史上对于保障公立医院的运行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到目前为止,一些医疗机构仍然依赖药品收入作为重要补偿渠道,推动了医药费用的不合理上涨,造成了医生开大处方、大检查,增加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同时它扭曲了医务人员的行为,甚至严重腐蚀了我们的队伍。“十二五”期间要全面取消“以药补医”,一方面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为了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这支队伍,医生不再做替罪羊,医生不要被腐蚀。
邓海华进一步强调,卫生事业的结构性改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资源配置结构发生的明显变化。原来重城市轻农村,重医疗轻预防,重高端轻基本,重西医轻中医,这些倾向和趋势,通过这三年的医改正在发生变化,都有详细的数据作为支撑。
二是人民群众卫生服务利用的结构开始发生变化,这也是我们从大样本、大数据统计出来的。卫生部每年都要公布卫生服务利用情况,从年度的数据上发生了一些变化。反映城市和农村卫生发展和人口健康指标的数据也发生一定变化,这是世界卫生组织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发展水平的一个权威性指标。但这些数据的变化,具体到每个人可能感受不明显。
三是卫生总费用更是重大结构的变化,2001年个人国家总费用在所有卫生费用中个人负担接近60%,去年降到了35.5%,它是一个大盘子,而不是个人某一次看病的自付部分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