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进出口:民族医药世界直接对话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270

 生意社1月10日讯 

  
  “降低进口税率,积极扩大进口,不应是缓解国内通胀压力的权宜之计。从经济逻辑上讲,进口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进口我们没有或是别人更好的东西。这一点在今后的医药进出口贸易中要保持清醒的认识,进口应该更加注重进口的质量。”
 
  中国进出口贸易的风向正在发生转变。商务部最近公布了进出口贸易新政:对比2011年中国强调“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2012年为了实现“减顺差,促平衡”的经济目标,更大规模的进口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商务部提出要“加强和改进进口工作,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贸易平衡”。可以预见,接下来进出口大门会进一步敞开,这究竟会引来更多的“狼”,还是一场贸易平衡战悄然展开?向来对政策比较敏感的医药行业开始研判这一新变化。
 
  事实上,2011年中国医药进出口已然呈现出贸易平衡的趋势。根据海关的最新数据显示:在全球医药市场格局变化和我国医药内需发展强劲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我国医药进出口贸易实现较大幅度增长。2011年1~10月,医药进出口总额达593.49亿美元,同比增长39.66%。其中,出口362.97亿美元,增长35.87%;进口230.52亿美元,增长46.08%。总体来看,全球医药市场的平稳发展趋势为我国医药外贸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市场环境,但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全球经济复苏趋缓,下行风险加大,医药贸易增速回落,我国医药传统优势面临新的挑战,出口发展方式面临改变,挑战与机遇共存。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国内需求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医药进口增幅创新高,顺差占进出口额比重为22.32%,较去年同期下降3.4个百分点。
 
  洋品牌再放闸
 
  随着“保出口、扩进口”的相关配套政策相继出台,一股进口的洪流必然会影响到对政策敏感的医药行业。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少本土企业就在担心,由于国外对高新技术的封锁,进口放闸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药品、医械等产品类的供应,进口药品会不会借机抢占中国日渐放量的药品市场?尤其是药品关税的进一步降低,更有利于进口药品成本下降,进口药品的价格肯定也会下降。
 
  “这样的话,相对于国产药品的价格,进口药性价比将提高,从而进一步形成对国产药品的冲击。更需要思考的是,如果进口药品挤占国内制药企业产品市场,而后者又无力开拓利用国际医药品市场,那么本土医药企业则有萎缩的危险。当然,这种危险是隐形的,需要民族企业先知先觉,提前应对。”江苏康缘药业集团董事长萧伟此前不由发出这样的感叹。不过,话锋一转,他同时指出:“硬币也有两面,这样也会逼得本土企业不断增加对药品自主研发创新的力度和紧迫感,反过来刺激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
 
  而更深层次来讲,医药界对进口药品的担心更多几许,因为自加入WTO之后,进口药、进口医疗器械,不仅仅给中国带来了高质量,更重要的是,同时也带来了高药价、高诊断费用,及营销理念的引进,造成代金销售、返利等负面效应,冲击了民族医药的健康发展。
 
  中科院经济研究所教授朱恒鹏认为,现在医生开进口药、开贵重药处方的积极性仍然很高,利益的驱动还会不断释放对进口药品的需求。而医生的收入往往同医院的创收挂钩,从而促使医院使用合资、外资企业生产的药品。
 
  在客观上,受财政的影响,国家对医院财政拨款严重不足,药品收入成了弥补不足部分的一个重要途径。“若进口药再次涌进来,在公立医院改革举步维艰的时下,某种意义上说,它会羁绊改革向前的步伐。比如说,海南通用同盟药业出产的300万单位的注射用重组人干扰素,中标价是24.47元,而在北京医院里上海罗氏生产的1800万单位的干扰素的价格是1200元,哪里有诱惑不言而喻。”朱恒鹏说,劳动力工资、原材料价格、人民币汇率、贷款利息等生产经营成本上升,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国内企业的价格优势。
 
  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下文,要求对楷莱、万珂两款产品采取措施控制风险。外资药的质量信用神话遭到质疑。分析人士认为,这从另一个侧面给医药产业带来了思考,就是要重视自主研发,这一点在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联合国内20多家主流制药企业召开的“自主创新”研讨会上就能感受到行业的心声。
 
  出口不定式
 
  进口也是为了更高水平的出口。记者了解到,由于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欧美医药市场增长有限,新兴医药市场继续大幅增长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国际医药市场需求的持续性增长并不乐观,我国医药出口风险加大。专家预测,2012年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将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将有所回落。
 
  尽管2011年1~10月,我国医疗器械出口126.57亿美元,同比增幅54.17%,占比提高4个百分点,至34.87%。中药类商品出口大幅增长42.27%,提取物、中药材出口同比分别增长49.2%、28.25%,亚洲市场权重继续扩大,占我国中药类出口比重的57.66%。更可喜的是,近年来,国际医药产业向亚洲转移,直接带动了我国特色原料药和西药制剂出口大幅增长。西药制剂出口17.15亿美元,同比增长37.95%,尤其是对欧盟、澳大利亚市场大幅增长,增幅分别达到69.44%、1166.58%。同时,国内制药企业从原料药向特色原料药及制剂转型速度加快,部分企业,尤其浙江、江苏制药企业的特色原料药、制剂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但需要清醒的是,对于目前出现的进口势头,也要警惕出现啤酒效应,警惕它会产生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如果医药出口出现啤酒效应,就会误导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上游供应商容易误判市场需求,诱导其盲目扩产。尤其是原料药行业,民族企业大多走的是低端、薄利多销的出口思路,一旦误判市场,扩产就会造成更严重的环保压力,资源的消耗也是难以估算的,更可怕的是陷入价格战的漩涡。”浙江海正药业董事长白骅提醒产业界要正确地对待近几年繁荣的出口市场。
 
  此外,全球汇率大战日渐升温,人民币继续升值,出口型企业就会面临很大的经营风险。实际上,我国出口型企业的产品多为低端产品,附加值都不是很高,平均利润才2%~3%,几乎和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相当,很多企业都不能进行成本消化,再加上外贸的周期被拉长,汇率是一个很大的不确定因素。王经理是上海一家制药企业的外贸部经理,他告诉记者:“现在出口越来越难做了,而且,有些产品竞争异常激烈,很多人都盯着你的单。”
 
  新闻链接>>>
 
  进出口增长的动力要素
 
  2011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值累计突破3万亿美元,同比增长23.6%。
 
  不过,外贸总体却呈下行趋势,9、10、11月份,出口增幅每个月均比去年同期下降2个百分点左右。此外,进口增速连续几个月高于出口增速5个百分点。对于2012年将面临的挑战,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指出,2012年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主要风险来自于日趋复杂的外部环境,这其中包括国际市场需求不振、经贸摩擦形势更加严峻等。
 
  作为中国经济的一部分,医药行业也在不断地跟着总体经济的轨迹运动。入世10年来,我国进出口总值由2001年的5096.51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2.97万亿美元,年均增长21.6%,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在这个过程中,医药经济也是不断变化。据统计,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每年进口药品不足3000万美元,80年代后连年攀升,1985年为7765万美元,1990年达39527万美元。到2001年,我国药品销售总额为2500亿元人民币,其中进口药占20%,“三资”企业药占30%。
 
  出口也是蒸蒸日上。仅2011年下半年,我国部分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开拓力度,中国医药产品在新兴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其中,原料药、医疗器械尤其诊疗设备类产品增速最为显著。1~10月我国原料药和诊疗设备类产品增速分别达到38.14%、69.97%,大宗原料药在新兴市场普遍占到30%~40%的份额,诊疗设备类产品在俄罗斯、巴西、东盟等市场占有率连续3年显著提升,占有率分别达到11.75%、8.32%和8.69%。从产品结构看,常规医疗器械产品继续保持了质优价廉的竞争优势,医用敷料、一次性耗材、保健康复用品、口腔设备与材料出口分别增长106.75%、49.16%、41.34%、58.37%。同时,以X光机、CT、核磁共振、超声、核成像设备为代表的高端诊疗设备出口显著增长,其中,核磁共振成像装置出口额同比增长23.97%,X射线断层检查仪、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出口量增幅超过20%.值得注意的是,高端诊疗设备出口仍由“三资”企业主导,占出口比重81.32%。
 
  这些年中国医药进出口发展迅猛,主要得益于3股力量:一是全球制药产业布局加速转移,部分特色原料药采购转向中国,高端医药产品出口大幅提升。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由此带来的出口增量就有25亿美元,占总增量的26%;二是我国传统医药产品市场份额继续提升,2011年欧美日等发达市场增量达28亿美元,新兴市场增量达35亿美元规模,合计占增量的63%;三是部分国产诊疗设备出口向中高端发展,有效打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
 
  而从全球经济的角度来说,2011年前9个月,全球医药贸易额普遍增长,欧盟、美国医药贸易额分别为1358亿美元和767亿美元,同比增幅分别为8.02%和1.76%。数据显示,欧美来源于发展中国家的医药进口量大幅增长,其中,美国、欧盟、日本、澳大利亚从中国的进口额增速分别为29.06%、31.39%、26.37%和136.18%。
 
  当然,与中国相反的是,美国政府主张通过加强进口来降低药品价格。因为他们把批准一个高品质的仿制药从而降低医疗费用作为政绩,而中国的进出口追求的是经济价值。“因为从现在看,投资的后续潜力是很弱的,而消费又迟迟拉动不起来,其实现在的拉动模式已经从2009年的投资拉动比较突出转为出口日益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当出口回落的时候,人们还是比较紧张的。2012年乃至更长的一段时间,发达国家经济减速、新兴市场压力增大等因素,使得中国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仍不容乐观,加上国内经济发展的内生性矛盾、要素成本上升、人民币波动等因素,都将使外贸企业的经营压力加大。”援引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的话说,中国不能够容忍投资、消费和出口出现同步回落,预计2012年进出口将保持22%左右的增长,所以,医药经济增势仍将延续稳定。不过,欲穷千里目,需更上一层楼。要想看清“保出口、扩进口”的背后风景,就应再登一层楼,站在产业的高度看准未来的发展。(马飞)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