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部分野生药材浅析!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200

钩藤:与工钱息息相关的品种,近年工价大涨,使得钩藤产量大幅减少,市场价格连续走高。作为野生品种,为何价高而新货量迟迟不能跟上,笔者赴产地做了一定的了解:一、采收人员减少,山区青壮年人员多外出打工,留下的以60后的老人居多,他们的劳动强度偏弱,单日采收量不大,在人员以及劳动强度双重下降的情况下,新货量迟迟得不到大量补充;二、加工程序繁琐,钩藤质轻,经常与带刺的藤类植物长在一起,采收很不方便,采收后又要除叶、除粗心杆、蒸等多种程序,其中以手工剪最为繁琐,一人一天只能加工1-2公斤,笔者与山区药农以及收购点多有交流,一提到手工剪加工钩藤,皆不愿意去做,其主要原因是没时间和太麻烦;三、野生资源有所减少,经过多年的砍伐近山的资源已少,远山尚有部分资源,但产区多以用镰刀扎为主,加工出来的货长短不齐,粗杆较多,笔者个人人为,手剪货会越来越少,随时间推移价格拔高到一定的高度方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质量偏差的镰刀货相对偏多。

  
土茯苓:近年价稳中有升,均以小幅波动为主,主要原因有:一、此品生命力强,生长恢复较快,如按年份划算,应属一年生植物,采挖时落下的较小土茯苓随即扎根发芽成长;二、物价上涨,工价已今非昔比,相对与劳动强度较大的高山采挖药材,一天没有80元以上的报酬恐少人去做,其价只是单纯的随工价的提高而上涨,稍有过大涨幅,来年产新即出现小幅回调;三、需求量大,此品属药食两用,广东多有煲汤习惯,每年都要消化大量鲜货。

  
杜仲:一个慢牛般的品种,一个让药商不解的品种,多少年来价格为何不能大起?去年冲高失败,如今高价划过的伤痕处处可见,笔者在湖南走访了六个大大小小的收购站点,每家皆有去年遗留的杜仲,由于生活富裕,暂时均不缺钱,亏本无人愿意出售,用抽样调查的原理去理解,产地以及市场应积压有一定库存,一方面惜售对现有价位乃至更高价位形成有效支撑,另一方面库存又将对价格的上涨形成一定的牵制,现有的库存必然压制产新时杜仲的价格,这样新货的量才能少,老库存才能消化,所以惜售与库存的纠结仍将成为今后一年的主旋律。

  
乌药:近年价呈现碎步上涨之势,连年价格小幅上涨不曾出现回调,市价坚挺,但湖南各地产量依然不多,甚至出现了产量大幅走低的趋势,主要原因有:一、近年野生资源减少幅度加大,此品生长恢复一般需3-4年,资源恢复慢,一旦现有资源遭到大量破坏,后续资源很难短期跟上,虽然零星的资源依然存在,但采挖起来较为费工;二、今年产区阴雨连绵,不利于采挖加工,大大影响了产新的数量,如今廉桥市场大货也不易组织,天气因素不可忽视;三、产量下降明显,采挖人员多是兼职人员,有时间才去采挖,加之资源的减少,收购点收购的货源不足去年的二分之一,但此品全年皆可采挖,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其价上涨的幅度,碎步前行恐仍将继续。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