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今后5年全球有130多个专利药物到期

1970-01-01 08:33270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

 生意社2月15日讯 
  
  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国任何一家制药企业还不可能只生产专利药,仍然需要以仿制药作支撑。而仿制药的生产,不应简单地停留在模仿标准上,而是应将重点放在模仿疗效和安全性上,即在生产过程中,提高工艺技术,着力在新剂型、新工艺、新复方的开发上下功夫。
 
  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仿制只能作为带动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权宜之计,不能因此停滞自己的创新步伐,否则只会永远落后!
 
  “这不仅重燃国内药企对仿制药的热情,同时也吸引了一些跨国药企的关注。”谈到今后5年,全球将有130多个专利药物陆续专利到期的情况时,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沈竞康教授向《中国科学报》记者表示,未来国内仿制药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
 
  目前,我国拥有5000多家药企,但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的企业不多于10家,低水平重复的现象依然存在。而跨国药企早已看重国内的医药市场,频频发出信号,采取“曲线包抄”的方式,与国内制药企业携手,借助国内市场来扩张仿制药业务。
 
  去年以来,辉瑞公司与海正药业、先声药业与美国默克、复星医药与瑞士龙沙等纷纷成立合资公司,瞄准专利即将到期的仿制药品;今年初,阿斯利康发布仿制药战略新投资,将在江苏泰州投资2.3亿美元打造其在全球最大的独立生产基地。
 
  “跨国药企拥有技术优势以及多年的市场信誉,这是国内一些制药企业望尘莫及的。”沈竞康直言不讳。
 
  转型在即
 
  仿制药之所以受到国内药企的青睐,除了新药研发本身的难度与风险,更多还与国内缺乏新药研发的环境和经验有关。
 
  广州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曾直言国内新药研发的“四困”:企业自己研发,缺乏财力、资源支持,很难做;高校考评“指挥棒”主要是以发表学术论文数量论英雄,而非搞产品;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存在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戒心重重;政府着急,但缺乏有效措施方法,效率较低。
 
  当然,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新医改”和“重大新药创制专项”的巨大投入,国内在新药研发以及仿制药的生产上已经有很大的改观。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也相继出台措施防止低水平仿制、竞争无序的态势延续。
 
  在专利药物专利到期大潮来临之际,国内药企如何从“仿制大国”走向“仿制强国”,成为业内人士讨论的热点话题。
 
  专利到期与实施仿制还有距离
 
  “某一个药品专利期满,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可以进行仿制。”湖北省黄冈市中心医院药剂科王树平告诉本报记者,很多药品专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通常跨国药企拥有丰富的专利战略或专利策略,对一个药品会提出系列专利申请。利用药物基本化合物专利、药物组合物专利、药物制剂专利、药物用途专利、制备方法与制剂专利、敷料专利等形式,构建起强大的专利壁垒。
 
  此外,王树平还对专利到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目前所说的原研药专利到期是指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或其他发达国家批准的上市药物专利到期,与国内专利到期是两码事。
 
  “由于历史原因以及欧美日专利延长制度等因素,有些药品已经在中国没有专利或者早就过期了。其实,国内一些制药企业早在专利到期前就已经开始仿制,甚至有些品种都已经上市了。”王树平说。
 
  值得注意的是,早些年,国家审批通过的仿制药数目庞大,可能在技术和关键环节上的控制有所疏忽,造成了同一品种的大量仿制现象,一些药品的质量和原研药存在差距。
 
  创与仿的路径
 
  当然,相当长一个时期内任何一家制药企业还不可能只生产专利药,仍然需要以仿制药作支撑。非专利药在保证医疗需求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不可能按照跨国药企的标准要求我们国内的企业,毕竟我国制药企业长期依靠仿制药生存,想跨越式进入国际新药研发的主流,未免操之过急。”沈竞康说,未来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医药产业发展还得以仿制药为主。
 
  但仿制药并不是简单的“照葫芦画瓢”,同样需要融入创新理念。
 
  沈竞康认为,仿制药生存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品质,坚持创中有仿、仿中有创的思路,特别要对重点药物的仿制给予关注。他说:“不应简单地模仿标准,而是应将重点放在模仿疗效和安全性上,这就要求在仿制药生产过程中,提高工艺和技术,关注品质的提升,同时注重新剂型、新工艺、新复方的开发。”
 
  沈竞康建议,在仿制药品种选择上,可以选择市场容量大、安全有效的品牌药,仿制过程中不仅保证与品牌药的质量标准一致,更关注生物利用度、疗效、安全性、稳定性与品牌药一致,同时力争在工艺上有所突破,降低成本,减少污染,并且探索仿中有创的有效途径,研发有望为患者带来价值的新剂型和新复方,避免大范围的低水平重复和竞争。一把“双刃剑”
 
  “药品仿制只能作为带动我国医药工业发展的权宜之计,千万不要只顾眼前利益,停滞具有中国自己知识产权的科研步伐。有仿制无创新只会永远落后。”王树平以汽车工业为例谈到,我国虽然是汽车消费大国,但却鲜有能“拿得出手”的自己的品牌汽车。
 
  此外,跨国药企基于新兴国家劳动力成本低,污染管理不严格等因素,世界原料药工业不断向中国和印度等新兴国家转移,由此带来的环境问题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警惕。
 
  “不能陷入"前门制药治病,后门排污致病"的恶性循环。”王树平担心,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破坏环境所付出的代价将不可估计。而有效阻止这一局面出现的办法,在沈竞康看来,除了有效的监管之外,最终还得靠科技创新。
 
  “不管资本兼并,还是资产重组,也不论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只有走科技创新的道路,才能在仿制药大潮中占据一席之地。”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2015:非洲如何走出埃博拉阴霾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中旬访问非洲时曾经表示:看到了一个充满希望的非洲。  在全球经济总体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非洲经

0评论2015-01-143089

外企独占高端医疗器械市场 国产品牌不被认可
卫计委和工信部联合召开会议称,将建立三甲医院主动使用国产医疗设备激励机制。  但是,《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经过近一个月调查

0评论2015-01-142221

药企探路规模化制剂出口
 在全球医药市场变革及我国制剂出口才迈出第一步的当下,国内药企必须洞悉国际市场的特征,并找准国际化路途中存在的难题,进而

0评论2015-01-141941

2014年财富世界500强:制药榜
 《财富》杂志7月7日全球同步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零售业巨头沃尔玛重回榜首,中国上榜公司数量创纪录地达到1

0评论2014-07-231355

国外441种专利药步入“解禁期”
3.1类新药的春天似乎正要来临。数据显示,从2014年开始的未来5年内,国外的原研药专利将逐渐到期,累计药品将达到441种。其中,

0评论2014-07-231482

美国如何缓解医患矛盾?给大夫上高额保险
医患矛盾几乎是每个国家所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美国尽管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医疗技术,但每年因医疗事故造成的病人死亡也不在

0评论2014-07-232331

2013年我国与日韩中药贸易情况分析
2013年我国与日本中药贸易额为5亿美元,同比微降2.7%。其中,我国对日本中药出口额为4.5亿美元,同比下降4.69%;从日本中药进口

0评论2014-07-23320

俄专家说9月可研制出甲型H1N1流感疫苗
俄罗斯医学科学院流感研究所流感进化变异实验室主任叶罗普金29日对媒体说,一般情况下流感疫苗的研制需要7到8个月的时间,但在此次疫情紧急的情况下疫苗研制时间将缩减到3个月,“也就是说,流感疫苗将在今年9月初研制出来”。

0评论1970-01-01242

埃及确诊首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东地中海区域办事处2日宣布,埃及当天确诊该国第一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这也是非洲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

0评论1970-01-01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