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胶囊之乡利益链:企业合并“变异”终酿大祸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70

生意社4月24日讯 

  
  “毒”胶囊原本不该问世。
 
  4月20日以来,蒙蒙细雨,烟雾笼罩着整个胶囊之乡新昌儒岙镇,这里生产全国40%的胶囊。这个年产1200亿粒胶囊的小镇,从未如此安静,也从未胆颤心惊,仿佛等待一场暴风雨的洗礼。
 
  面对着窗外的烟雨,该镇年近50岁的胶囊企业老板陈林,点燃一支香烟,讲述半个世纪来,“毒”胶囊的衍生以及背后的利益链。
 
  “毒胶囊有其滋生的土壤。”在陈林看来,现如今在整个空心胶囊产业链中,医药公司为了降低采购成本,致使当地一些胶囊企业铤而走险,致使工业明胶流入医用胶囊。在此过程中,只有医药经销商属于“暴利”。
 
  此次卷入“毒”胶囊事件的8家企业,年产能达250亿粒,约占当地产能的1/5。“毒”胶囊事件对当地村民是一次巨大的震荡,“这次或许是一次洗礼”,胶囊之乡上下期待。
 
  “毒”胶囊滋生土壤
 
  “这太让父亲失望了。”望着窗外的细雨,潘兴法满脸愁绪,因为他创立的新昌创始有限公司也涉嫌用工业明胶制造医用胶囊。潘兴法,胶囊之父潘光明之子。上世纪50年代,潘光明在上海一家美国制药厂打工。1953年,潘光明回乡,生产出了中国第一粒空心胶囊。
 
  “潘光明确实让儒岙镇富裕了。”新昌空心胶囊行业协会会长、新昌县天龙胶丸有限公司董事长王伟良介绍,在2003年以前,整个行业利润超过20%。可是,现在胶囊竞争异常激烈,都在相互残杀,企业毛利率只有10%,净利润只有6%至7%,现在这里赚钱的企业没有几家。
 
  “胶囊市场,是买方市场,药企有价格谈判优势。”王伟良说。陈林也认为,一方面,胶囊供大于求,整个医药市场,每年需要胶囊数量为3000亿粒,而中国胶囊企业年产能约为4000亿粒。而胶囊生产,技术难度并不大,进入门槛较低,进入者越来越来多。
 
  2010年中国药典明确规定,胶囊的含铬量不能超过2m/g,而欧洲的标准为10m/g。生产明胶所需要的猪牛皮、骨原料非常紧缺,明胶生产厂家便开始寻找廉价的替代品。市场上,食用、医药明胶价格相差非常大,在4万至6万元每吨,而工业明胶1.5万至2万元每吨,价格相差3倍之多。
 
  “原料如此大的价差,本地一些亏损的不良企业,为暴利铤而走险。”王伟良认为,工业明胶便进入了医用胶囊。在陈林看来,这些劣质的胶囊的产生,本身就是药企需求的结果,“一些劣质医药公司,专门买劣质的胶囊”。
 
  陈林算了一笔账,以市场上销售的消炎药氟派酸(诺氟沙星胶囊)为例,售价最低时0.23元一板,一板10粒,一粒售价为0.023元,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颗空心胶囊成本1分,一个铝箔成本1分,医药原料的成本如果超过3厘就亏损,“如果不降低空心胶囊的成本,医药公司就得亏损”。
 
  “为遏制亏损,很多医药公司选择价格低廉的胶囊。”陈林表示,虽然医药公司也生产价格昂贵的新药,可是普药占大多数。在整个胶囊产业链中,空心胶囊利润大致计算如下:明胶公司5%,胶囊公司10%。
 
  目前,1万粒胶囊出售价为80至100元,也就是1颗空心胶囊1分钱。而以工业明胶生产的空心胶囊,价格为1万粒40元左右,也就是1颗空心胶囊4厘钱。胶囊制造商迎合医药公司,用劣质明胶生产空心胶囊,这正是“毒”胶囊滋生的土壤。
 
  新昌当地多家胶囊企业负责人介绍,该镇一些小作坊,一家几口人组成一条生产线,为了适应了一些医药公司需求,购进工业明胶,然后利用当地胶囊公司的品牌以40元每万粒低价卖给医药公司,“他们只是赚人工成本,一家五口人,大概每月只能赚1万元左右。”儒岙镇村民直言,因为与药企常年打交道,“当地人一般不买便宜的药,只买贵的品牌药”。
 
  祸起合伙承包企业
 
  目前已有共8家涉“毒”胶囊企业,分别是:华星胶丸有限公司、新昌卓康胶囊有限公司、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新昌瑞香胶丸有限公司、浙江林峰胶囊有限公司、新昌沃洲胶丸有限公司、浙江新昌创始胶囊有限公司、浙江新昌康诺胶囊有限公司。新昌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罗某已停职接受调查。
 
  “这次8家问题企业,基本上都是承包企业惹的祸。”陈林认为,这也是儒岙镇胶囊企业整顿留下的“遗毒”。
 
  2001年儒岙镇胶囊发展至327家。不过,这些企业,多为家庭作坊企业,零散而难以管理。
 
  2001年儒岙镇胶囊产业公司进行了“脱胎换骨”的改造,原本有327家企业,其中264家无证胶囊企业被取缔,15家非法经营生产企业被查处。“一些小低散劣的胶囊企业,通过合伙企业形式联合重组。”新昌县空心胶囊行业协会秘书长、浙江宏辉胶丸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宏辉回忆,当时很多小作坊企业合并成一家公司,目前整个新昌县有胶囊企业仅43家。不过在陈林看来,这些企业名义上合并,实际上仍是多个家庭作坊企业的联合体,这些企业各自采购,各自销售,各自赚钱,“此次涉毒胶囊企业,都是合伙企业。”
 
  目前,新昌县对药品企业按等级实行等级监管,监督等级一般分AA、A、B、C四种。AA表示优质,每年抽检两次,12家;A级企业,不定期抽检,18家;B级,随时抽查;C级最差,为重点抽查企业。当地胶囊企业负责人透露,华星厂有15条胶囊生产线,有10多个股东,就是10多个老板,各自负责生产销售,只是共用“卓康”的牌子;而卓康厂也类似,有23条生产线,也有十几个股东,也就是十几个老板。
 
  “华星厂与卓康厂管理混乱,都是C级企业。”陈林介绍,这两家厂屡屡被查出使用劣质原料问题,几乎每年处罚5次以上,虽然屡遭罚款,依旧没能彻底改善,“按照规定,早应该吊销营业执照了”。
 
  “在浙江新大中山胶囊有限公司,老板将12条生产线全部租出去了,每条生产线月租金3.5万元。”当地一家胶囊企业负责人表示,这些承包商各自生产,也各自找销售。而其它几家涉“毒”胶囊企业也存在承包等分散经营混乱的管理模式。
 
  此次涉毒8家胶囊企业,共有生产线约100条。一条生产线年产能约2.5亿粒,这些涉毒的企业年产能达250亿粒。一直以来,新昌药监局就查处生产劣质胶囊的企业。不过,多个作坊晚上偷偷生产,当地政府部门联合行动实行晚上断电,不断有村民“上访”。这样的斗争一直持续到“毒”胶囊案发前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