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310

    生意社6月4日讯   

  
  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
 
  (1)国家的政策支持
 
  医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等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国家历来重视医药产业的发展。《医药行业“十一五”发展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医药自主创新体系的建设,提高持续创新能力,加大对医药科技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的支持力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加大医学科研投入,深化医药卫生科技体制和机构改革,整合优势医学科研资源,加快实施医药科技重大专项,鼓励自主创新,加强对重大疾病防治技术和新药研制关键技术等的研究,在医学基础和应用研究、高技术研究、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研究等方面力求新的突破。国家的政策支持为医药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产业环境。
 
  中商情报网《2012年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调查及市场前景预测报告》
 
  (2)国家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我国居民一度承担50%以上的个人卫生费用支出,沉重的经济负担使其医疗保健需求受到压抑。2009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2009-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3 年的阶段性工作目标:到2011 年,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卫生可及性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居民就医费用负担明显减轻;3 年内使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及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2010 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 元;3 年内将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药品报销目录。截至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提前完成参保率目标。政府通过三大医疗保证来补贴“需方”,居民的个人负担减轻,潜在的医疗保健需求得到明显释放,给整个医药产业带来了较大的发展机遇。
 

(3)政府卫生费用支出的增加

 
  据WHO 统计,当政府投入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小于20%时,其卫生系统绩效较差,而我国相当长时间低于20%。在新医改阶段,政府卫生费用支出明显增加,2009 年与2005 年相比,在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所占比重从17%增加到27%,个人支出从52%直接下降到38%。
 
  在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中,内需部分贡献接近90%,因此国内需求是行业增长的主要动力。在加强社会保障、启动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政府投入对国内医疗需求的促进作用至关重要,政府卫生费用支出的上升将显著带动居民医疗需求的增长。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于医疗卫生的投入逐年大幅上升,《2009-2011 年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3 年8,500 亿的投资计,直接促进了医药行业规模的扩大。
 
  (4)庞大人口及增长、城镇化、老龄化拉动医药需求增长
 
  庞大的人口及其增长、城镇化、老龄化是医药市场蓬勃发展的“三驾马车”。
 
  ①我国是人口第一大国,总人口超过13 亿,约占全球人口的四分之一,年绝对增长率0.5%。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较为稳定的绝对增率,奠定了我国的医疗需求市场长期增长的大趋势。
 
  ②1996 年至2005 年,我国每年新增城镇人口数量超过2,000 万人;2006 年至2009 年,每年新增城镇人口数量大约为1,500 万人。截至2009 年底,中国城镇人口达6.2 亿,城镇化率为46.6%,城镇化规模居全球第一10。城镇化带来人均消费水平的上升、医疗保健意识的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改善、医疗服务便利性的提高,有效带动了医药需求的增长。
 
  ③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人口结构,65 岁以上的人群占我国人口总数的比重越来越大,2008 年达到8.30%11。研究表明,医疗保健支出与年龄呈正相关性,老龄人口对医疗的需求为普通人的3-5 倍,同时,人口老龄化使人类疾病谱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老年性、慢性疾病用药市场增长迅速,这对医药技术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扩大了市场总需求量。
 
  (5)经济增长、消费升级促进健康支出增加
 
  经济增长,人均GDP 增加,人均健康支出随之增加。目前,美国的人均用药水平约为319 美元,日本为348 美元,而我国则刚刚超过50 美元。未来随着人均收入的增长和健康意识的增强,我国居民人均医疗支出将持续增加,进一步推动医药市场有效需求的增长。
  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1)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集中度低、竞争激烈
 
  虽然我国通过全面实施GMP 和GSP 认证淘汰了一批落后企业,但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仍未根本解决,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龙头企业仍然十分缺乏,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2009 年开始执行的新医疗改革将是一个良好的重整契机,生产规模较大、产品质量过硬、创新能力较强的企业将在新的竞争格局中占据优势、脱颖而出,低端、重复生产的小企业将会在改革浪潮中出局。
 
  (2)国内制药企业研发投入不足
 
  国内制药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研发投入严重不足。2008 年我国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平均仅为1.12%,个别企业在5%以上,整体研发投入还不及国外研发型制药企业一年的研发投入的40%。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还未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其产品技术含量低,企业间产品的同质化程度相当严重,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
 
  (3)与国际大型制药企业的竞争加剧
 
  近年来,国际大型制药企业在发达国家医药消费放缓的情况下,无一例外的把新兴市场国家作为重点发展的地区,我国尤其是重中之重。国际大型制药企业通过独立建设生产基地、建立研发机构以及和国内企业合资等多种方式在国内进行市场开拓,且在中国的国外研发机构已经开始研发专门针对国内人群的药物,而不同于之前只是把中国作为低成本的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做法。因此,国内的制药企业将面临国际大型制药企业更为猛烈和有针对性的竞争。
 
  (4药品降价
 
  药品价格下降主要原因包括政策性降价和招标竞争所致的价格下降。虽然药品降价政策是医药行业挥之不去的乌云,但是新药、新技术拥有企业仍可通过规模化、科技化等方式降低成本、费用,能够保持稳定的利润水平。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