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7月5日讯 昨天,记者获悉,由工信部牵头,发改委、科技部等几大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加快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是国家相关部门近期产业发展专项扶持的重点内容之一,预计年内出台。
另外,据知情人士透露,发改委、工信部、财政部和卫生部正联手拟定“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整个专项扶持资金为15亿元,预计7月份出台。其中明确提出促进医疗器械领域新产品产业化和新技术应用,重点支持对象包括掌握核心部件和关键技术的医疗设备等。
业内人士指出,在国家大力扶持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政策的背景下,我国的医疗器械自主创新能力将得到提升,一些关键性、共性技术的突破将加快。
产品结构亟待升级
“年初工信部就开始着手制定加快医疗器械行业发展的工作计划,主要是一些导向性的思路,着重于行业的长期发展。预计在年内出台。”该人士透露。
医疗器械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悉,我国现有的医疗器械行业包括14000家生产企业,40000多家经销商,年市场容量突破3000亿元人民币,年产值及市场增速均在20%以上。此外,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5月,医疗器械产值556.9亿元,同比增长20.6%。
事实上,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我国的医疗器械销售在世界医疗器械市场仅占不足3%的份额。这与我国轻工业品生产大国地位很不相称,医疗器械创新问题是我国医疗器械产业的最大问题。今年1—5月,我国的医疗器械产品出口也处于下降态势。
早在去年年末,国家科技部社会发展司生物技术与医药处处长张兆丰就透露,《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已经正式纳入到科技部重点专项范畴。如何实现创新发展、产业升级,是未来若干年医疗产业面临的问题。
目前,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链优化的难点在于“产学研用”的结合。据张兆丰介绍,真正的产学研结合是企业成为投入主体,大学研发的相关技术能够和企业形成一种利益共享的关系,而相关的核心部件厂商也要能够跟整机厂商形成一种利益关联。
医疗器械行业空间大增
市场人士认为,坚定看好中国医疗器械的发展。从全球范围来看,医疗器械市场正面临着增长减速、新产品开发周期延长、监管日趋严格的挑战。而在中国,由于政府资金的投入和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医保覆盖面扩大、中产阶级群体壮大以及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都为医疗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随着国家《医药工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新增医疗卫生资源重点向农村和城市社区倾斜,基层医疗机构对医疗器械的需求也空前膨胀。
据美时医疗公司的董事长马启元向记者介绍,公司主要开发制造自主创新的医疗影像设备,主要竞争对手都是跨国医疗巨头。他认为,在我国推进基层医疗建设的过程中,医疗器械的发展充满想象空间。据该公司调查,未来5年,将有5亿人次在基层医疗机构接受核磁共振设备的检测,共计需要5万台设备投入使用。
与此同时,一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还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要争取在若干高端产品上取得突破,以此来改变大型三甲医院的产品依赖进口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