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脉”争议,到今次“板蓝根”、“迎香穴”成热词、受争议,站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反映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也有待再提高。
板蓝根可预防H7N9禽流感”,“按摩迎香穴可预防H7N9禽流感”……近日,随着人们对H7N9禽流感的日益关注,“板蓝根”、“迎香穴”迅速成为各类媒体的热词,并掀起一轮争议。褒之贬之,甚至不乏罪及中医药者。
两则消息源于《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甘肃省卫生厅《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只是,原本全面严谨的方案和预案,被部分媒体独取一点、不及其余,在标题中“放大”了。在民众对中医认知度尚有欠缺、“取消中医”论调不时沉渣泛起的背景下,媒体此举不免有以偏概全、误导读者之嫌,更给一些对中医素有敌意者挑起中西医之争、攻击中医的口实,乃至再度上演争议。
对争议中的一些观点,细加分析,其实经不起推敲。且不论各地卫生厅公布中医药防治方案时,并未仅以一方一药推荐群众长期大剂量服用,只要稍懂中医常识,都明白中医治病遵循辨证施治,用药讲究君臣佐使,何曾轻率以一药挡万病?历史上多次瘟疫流行,几时靠一方一法防治过?更遑论一味板蓝根了。
与西医治病“见招拆招”不同,中医注重“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提高抵抗力是预防疫病的关键。从各地卫生厅发布的中医药防治预案来看,多为提醒、帮助民众增强体质,通过包括按摩迎香穴等穴位提升抵抗力,以此预防,无可厚非。
纵观中国疫病史,从《伤寒论》的诞生到温病学派的兴起,中医药在与历代各种瘟疫的对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依然在现代疫病防治中积极参与,屡见成效。比如2003年SARS和2009年甲流时期,中医药充分参与,已然大显身手。
本次疫情初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即紧急部署中医药防控工作,并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要求,派出四组中医药专家分赴上海、江苏等地。近日上海一例患儿接受以中医药为主治疗后的治愈,便是中医药防治H7N9禽流感有效的佐证。
从去年的“打通任督二脉”争议,到今次“板蓝根”、“迎香穴”成为热词、受到争议,站在中医药文化建设的角度看,反映出当前强势的西医文化语境下,民众接受中医的文化语境尚待培育,对中医的认同度也有待再提高。
疫情当前,希望肩负舆论引导、社会协调、文明传承等社会责任的媒体,笔下务必谨慎,不要人为制造思想混乱和恐慌。当然,中医药人在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中,不仅要充分发挥中医药作用,更应担负起中医药文化科普的责任,引导民众去除对“板蓝根”、“迎香穴”的妖魔化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