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酮类应运而生
随着医学的进步,西方研究人员揭示:绝大多数糖尿病人体内其实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其身体周边细胞对胰岛素不敏感,从而造成餐后大量葡萄糖游离在血液中形成高血糖现象,最终诱发糖尿病。故医药研究人员设想:只要设法使病人体内周边细胞恢复对胰岛素的敏感,就能很快使其血糖下降。在这种临床机理的指导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医药市场上一类名为“噻唑烷二酮”的新药应运而生,并迅速走俏国际医药市场,它们的大众化系列名字为列酮类药物。此类药的作用机理绝然不同于已上市的糖尿病药,故被药学界称之为“胰岛素增敏剂”。
据了解,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开发的列酮类药物约有七八种之多,但由于毒副作用较大等原因,最终上市的仅有曲格列酮、恩格列酮、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4种,但前两只药物最终也因为副作用问题而退市。此外,还有2只药物——法格列酮和达格列酮处于临床后阶段,估计将在今明两年内上市。
在已上市的4种列酮类胰岛素增敏剂中,以1999年由葛兰素史克公司开发上市的罗格列酮(商品名为“文迪雅”)最为成功。该产品首先在美国上市,随后又在世界数十个国家陆续上市(其中包括中国)。由于该药副作用较小及降糖效果显著等优势,至2005年,文迪雅的全球销售额已接近25亿美元,2008年的销售额估计有36亿~38亿美元。可以认为,文迪雅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一只降糖药。
为进一步延长产品的寿命,扩展其市场空间,并提高患者的依从性,葛兰素史克又不失时机地推出罗格列酮的新型复合制剂“文达敏”(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文达理”(罗格列酮+格列美脲),这两只价格相对便宜的新制剂上市后,大大推动了罗格列酮在国际市场上的总销量。
三剑客同台竞技
罗格列酮虽然受到吡格列酮(由日本武田和礼来共同开发)的强烈攻击,但其全球销量仍在不断增长。此外,日本三共与礼来公司联合开发的曲格列酮曾因副作用较大等原因一度沉寂,但近年来,在欧洲研究人员的努力下,曲格列酮“起死回生”,并重新推出了一系列新型复合剂(如曲格列酮+胰岛素、曲格列酮+磺酰脲类老药等),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据悉,曲格列酮及其复合剂在日本、欧洲及美国市场销售额正在快速上升,但从总体上分析,国际市场上仍以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这2只列酮类药物销量占上风。
有国际医药业界人士预测:至2010年,以列酮类降糖药物为首的降血糖药全球总销售额将达到280亿~300亿美元。仅从罗格列酮、曲格列酮和吡格列酮这3只列酮类降糖药的销售势头上看,上述预测也不无道理。
据了解,葛兰素史克在文迪雅上市第二年(即2000年)就已将此药引入中国市场。尽管价格昂贵,但由于文迪雅确实对使用其他降糖药无效的糖尿病人有良好的降糖效果,故在我国医院用药中的地位迅速窜升。尽管该药从未在国内大众宣传媒介上大做广告,但由于外资企业对我国医生所做的学术推介工作非常出色,在过去的10年里,文迪雅在我国医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我国医院用药榜上排名从2004年的278位上升至2005年的153位,估计2008年此药已进入医药用药排名榜前100位之内。
2007年,全国医院罗格列酮用药为3.91亿元,占据了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市场的80%,销售额同比上一年增长了42%,在我国16城市样本医院市场用药已增长到5704.08万元,占糖尿病用药的15%,比上一年的4694.41万元增长了21.51%。
罗格列酮专利博弈
罗格列酮在国内市场的成功,大大刺激了国内制药企业研发罗格列酮的积极性。据了解,迄今为止,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已发出数十张罗格列酮的生产批文。为避开罗格列酮原研发者葛兰素史克的专利,国内企业无一例外地选择了非马来酸罗格列酮原料药,改用罗格列酮的盐酸盐或其他盐为研制突破口。
最初两年,由于国产罗格列酮产销量较少,对自己的市场尚未形成实质性威胁,故葛兰素史克采取了“沉默”的态度。但随着国内罗格列酮产量的逐年增长,加上浙江万马、上海三维和四川太极等大型原料药生产商加盟罗格列酮原料药生产行列,葛兰素史克再也坐不住了。此外,我国药企采用的新工艺大大提高了产品的收率,使国产罗格列酮成本价和零售价大幅下降。据了解,葛兰素的文迪雅4mg×7s,市场零售价为86~90元人民币/盒,而国产同类药物的售价一般只有其1/2甚至1/3,国内罗格列酮最低批发价甚至每盒仅为16.7元人民币。看到文迪雅在华销售受到极大威胁,葛兰素史克发起反击,委托其法律代表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起诉讼,要求国内几家生产罗格列酮盐酸盐的企业停止侵权,其理由是葛兰素史克在中国获得的专利许可“ZL98805686”涵盖了罗格列酮的所有盐。这意味着葛兰素史克一旦胜诉,国内药企为开发罗格列酮所投入的数亿元人民币将打“水漂”,损失极其惨重。
为了争得自己产品的合法性,国内以重庆太极、上海三维、浙江万马和成都恒瑞等4家罗格列酮盐酸盐主要的生产商组成强大的律师团积极应诉。国内罗格列酮生产手里拥有最大的反诉根据是,葛兰素史克在英、美、日等发达国家申请的罗格列酮专利均未包括“罗格列酮各种盐”在内,但惟独在中国申请的专利中却包括了对各种盐所有权的保护,故认为该专利应判无效。退一步讲,如果葛兰素史克坚持对罗格列酮所有盐的专利保护权,则应拿出所有罗格列酮盐的临床试验数据资料。
国产药后来居上
2004年底,就在中国国家专利局即将对罗格列酮专利一案进行行政复议之时,葛兰素史克出人意外地自动撤诉。此案最终以中国药企大获全胜为结局。随着罗格列酮专利纠纷的尘埃落地,国内罗格列酮仿制者终于可以放心生产罗格列酮盐酸盐产品了。据了解,到今年年初,我国药企相继推出“科能”、“爱能”、“太罗”、“圣敏”和“奥洛华”等多种罗格列酮制剂。2005年,进口文迪雅曾一度占据国内医院降血糖药物总销售额的79%;至2008年,全国罗格列酮的总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人民币大关。已上市的国产罗格列酮品牌制剂与文迪雅之比为6∶1。而随着价格低廉、疗效相似的国产罗格列酮制剂逐渐打开局面,国内罗格列酮制剂已越来越多地进入各地药店,相比之下,价格偏高的文迪雅销量逐渐萎缩。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目前国内市场上价格低廉的二甲双胍制剂仍稳坐国内降糖药物头把交椅,但二甲双胍因其固有缺点(如长期用药会引起肝损伤和药效下降等)故不宜作为长期用药。相比之下,罗格列酮由于作用机理不同于现有各种降糖药,是一种可帮助人体周边细胞恢复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新型药物,且世界各国对罗格列酮的反应不错。预计在今后几年,罗格列酮制剂将很快升至国内降糖药的首席地位。近年来,我国又有山东、浙江、江苏和四川等省的多家企业相继推出罗格列酮新剂型,如罗格列酮酒石酸盐分散片等,故有业内人士预测:今后几年,国产罗格列酮必将进一步蚕食文迪雅的市场份额,成为国内罗格列酮类药物的最大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