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谈了一些白芍客观的基本面细节,而这一次我想先和大家分享我的一个主观思路,就是如何从庄家的角度来思考白芍这个品种。我们先来分析下白芍这个品种运作时候表面的优劣点。
优点:
低谷期足够长:
从1999至2009年总共10年的时间,白芍在个位数运行,长时间的低谷期会持续破坏白芍的生产种植。
生产周期长:
白芍正常为5年生品种,但4年也可起挖。中药材行业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变现难,很多春天下种,秋天起挖的品种刚刚开始涨价,可能新货又下来了,导致大货无法变现,最后砸在手里,而白芍的生产种植一旦被破坏,将会有一个长时间的周期恢复。
产地集中
白芍产地集中是因为历史原因形成的,目前主产区在亳州,历史上白芍主产区在浙江磐安县附近,曾经浙江东阳市有一大批做白芍的商人,他们观察到杭白芍在不断减少,于是将毕生心血献给了白芍,最后惨败而归,甚至归不了家,书写了一段白芍的血泪史。5年前杭白芍基本绝迹,稍微有点规模的只有一个种植基地,山东菏泽、四川和湖南的白芍数量也锐减,因为种了都不赚钱。导致目前白芍产区集中在亳州。
产新周期不长
今年白芍从阳历7月中旬五马开始上鲜货,估计会持续到9月底、10月初。历时2个半月。白芍在其他时节也可起挖,但由于春天和秋天缺粉,挖出来白芍晒出来干货会皱皱巴巴。本人做过实验,春天起挖的白芍在3.8KG鲜货晒1KG干货,而产新时间起挖的白芍在2.2KG-2.4KG鲜货晒1KG干货(这两年开始打膨大素,导致鲜货晒干货比例略微下降)。诸多因素导致了白芍的产新时间相对集中,产新周期不长。
缺点:
库存分散
白芍库存非常分散,全国各地都有,一旦涨价,很多犄角旮旯留下的白芍会被亳州的地产药商们挖出来,且由于历史原因导致白芍库存所属人也很分散,浙江人、亳州人、甘谷人、山西人、河南人、山东人、安国人、四川人、甚至湖北人都有一定量的白芍。导致库存调查工作比较难开展,且大批量收储货物困难。
恢复生产快
白芍是无性繁殖,狗头芽子可以一分为五进行种植,恢复生产没有瓶颈。一旦涨价,很快全国各地都会恢复种植。
抗自然灾害能力强
白芍不怕旱,严格来说也不怕涝,白芍怕根被淹后再配合高温给它洗个热水澡,这样才会导致白芍死掉。历史上98年有一次洪涝灾害影响白芍,甚至导致芍农起挖3年白芍(白芍泡水已经死去),但个人认为其实影响不会非常大,3年白芍起挖主要是价高导致的,且98年发展了大量的白芍种植(说明芽子没死)。
亳州人勤进快销
亳州有着全国交易量最大的药材市场,中药材在亳州变现是最容易的,作为亳州地产第一大品种白芍自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导致了大部分亳州人对于白芍这个品种从不备货,没有流通环节沉淀,很难让亳州本地人为你抬轿子。
上面列出了一些表面原因,但通过思考不难得出一些更深层次的因素:
产地实际上并不集中,现在的产地集中是因为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的(主要低谷期长),可以观察到白芍有很强的适应性,历史上很多地方都能种植,所以一旦价格上涨,必然导致全国大规模发展种植。
生产周期虽然长,但到底有多长,个人认为应该定义为3年,因为生产恢复快(1棵芽子分5棵种植),那么一旦价格起来,加上不太要求产地,所以可以全国各地大规模发展种植,然后3年大量出土。1998年到2001年期间陕西、山西、东北等地都有发展种植白芍,且面积不小,这也是导致10年低谷的一个原因。
亳州人勤进快销也得分两面看,在有货的时候这对白芍是一个大弊端,但一旦库存很少或者是完全被垄断的时候,市场的定价权立刻就不是本地的地产商了。
大批量运作中药材,最重要的就是控制生产,而控制白芍的生产更是做白芍的重中之重。白芍生产的关键在狗头芽子上,白芍的狗头芽子也有部分特点是可以利用的:
狗头芽子切成片后并非没有价值,它还是狗头片,一样具备市场流通价值。
伏天出土的芽子是不能下种的,必须等到天气凉快后芽子才能存活,这样导致芽子产新周期比白芍产新周期更短。
根据芽子的特点,可以看出控制白芍的生产环节周期短,且实际投入并不大,那么现在我的假设要出来了。我们可以观察白芍在个位数运行的时间有10年,那不妨假设在资金等各方面条件满足下, 2008年、2009年开始建仓,两位数以下不停止收购,每到芽子出土的时候开始控制狗头芽子,停止收储个子,并在农民下种的9、10月份压低白芍干货市场价。周而复始3年,让白芍的生产萎缩到一定程度,那个人认为白芍肯定会有一个天价周期。但现在一切假设都没有用,只能是我的空想罢了,我只是希望给各位希望做赢白芍的朋友们一个思路。
未来白芍会涨到多高的价,我借用李诚老师对我说的一句话,涨就是跌,跌就是涨,事物的发展一定是动态的,中药材从农业时代已经基本过渡到商业时代,那么资本时代也会在未来的某一天等着我们。白芍本周期的上涨没结束,但天价何时来临,我想需要大家更多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