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作为我国最大的槟榔产区,产量占到全国的95%以上(不包含我国台湾地区),槟榔已经是除了橡胶树以外的海南第二大经济作物。当地政府也一直在扶持槟榔产业,产地面积不断扩种,而且槟榔每株产量10~15千克,由于近年价格高,农户精细管理,每棵槟榔树产量能到25千克鲜货。当地种植户李先生介绍,他们家80%的收入都来自槟榔,按去年鲜货12元价格计算,一亩地刨去成本收入5000元左右,今年价格2元,亩收入不到1000元,而且槟榔几乎无人问津,谈何收益?那些包地种植的大户,少说也有几百亩地,算上包地费、种苗投入、采摘成本等,商家一年亏损几十万元。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槟榔致癌”只是一个导火索,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盲目扩种,缺乏信息预警。无限制的扩种,必然会导致药贱伤农,为了短期利益,没有预见市场的残酷性,槟榔烂市也是迟早之事,只是“槟榔致癌”在火山口点了把火而已。
第二,产地与加工地分开,产地缺乏“话语权”。就像人参一样海南槟榔也存在同样的尴尬,产量基本集中在海南,深加工却在湖南。海南没有定价权,完全要看湖南企业脸色,加上“槟榔致癌”让湖南那些槟榔企业也是泥菩萨过江,自然把损失都转嫁到海南产地了。
第三,加工、销售、消费环节落后。相比湖南成百上千家槟榔企业来说,海南仅有的几家企业如何在残酷的市场中与湖南企业较量?面对湖南企业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大家食用的都是海南产、湖南制造的槟榔,不要小看制造两字,就好比全国上百亿元产值的槟榔市场,作为产地的海南只有不到20亿元的产值就可以窥见其制造的威力了,从初加工到最后的消费都远远落后于湖南,也只能是“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任人宰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