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南阳药农在采摘山茱萸
中药材是中医的基础,然而近年来药力不足,掺杂掺假的现象充斥市场、屡禁不止。
正本清源还得从种植上开“药方”。药材种植不能贪图小利,不能急功近利,得降虚火、细调理。
自然规律不可违背。育种、栽培、施肥……整个种植环节科学管理、规范操作,让药材自然生长才能最终赢得市场。
路到豫西南,伏牛山八百里。山的一端,南阳方城县药农曹树文挖出一棵丹参,掩不住喜悦:“你看看,足有一斤多。”南阳盆地药材总储量2.5亿公斤,中药材种植面积近200万亩,在全国地市一级中居于首位。并且当地天然中药材2400余种,道地中药材50多种,历来被称为“天然药库”。
然而近年来,各地中草药市场鱼龙混杂,劣质药材频现,南阳也不能幸免。药力不济致使方正药不灵,“天然药库”的药材也不“天然”。对此,南阳从药材种植源头开出“药方”,对药材要产量更要质量。
中药种植“虚火旺”
社旗县中医院医生刘遵志说,这些年来,中药药劲不够了,是医生普遍的感受。方子还是传统的方子,量要加一倍才能保证效果。“柴胡,以前最多用十几克,现在最少二三十克,少了没劲儿。”刘遵志讲,不管用还在其次,他知道有位老中医,开的药患者服用后头晕恶心,查来查去,原来药材农药超标。
全国人大代表、邓州市中医院院长唐祖宣担忧,中药药力下滑,影响的是人们对中医的信心。“治不好病,达不到效果,病人只会觉得医术不行,中医不行。他看不到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减少。几千年来,中医医药不分家,现在大量药材必须人工种植。要有相应的办法来确保质量。”
中药品质下滑、药力减退,很大程度上出于利益冲动。为了最大程度获利,违反植物生长自然规律。比如,该山上种的平地种,该北方种的南方种,该缓慢长的,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生长素,该两年收的一年就收。这些急功近利的做法,让药材徒有其表。
南阳市中医药研究所所长廖俊旭说,这些问题,南阳过去也有过。天然生长的药材,过去不加以涵养,滥采滥取,不论优劣都进入市场,不到时节被采摘一空。
生态培育“细调理”
廖俊旭介绍,南阳近年来提出“生态立市”战略,更多药材品类利用山地等原生环境培育。
以丹参为例,方城县所产最为道地。但多年来,品种杂乱,质量难以控制,迟迟没有打出拳头产品。
对此,南阳提倡道地药材GAP战略,即良好农业规范战略,原生态培育,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管理,给丹参以生机。
为了选育优种,方城县成立了自然资源保护区,支持企业在丹参原生地建立“原生态野生药物抚育基地”,寻找优质野生丹参进行仿野生化培育。经过3次选种,最终选出高产、优质品种免费提供给药农。
在GAP战略下,药农们种丹参,并不费劲。
以曹树文为例,种苗由基地免费提供,老曹只需按照技术指导管理即可,种出的药材由基地统一检验收购。
和种庄稼不太一样,所谓管理,就是按自然方式长。曹树文指着丹参叶子上的虫眼说,看见生虫了,我急得不得了,要打农药。闻讯而来的技术员警告我,如果打了药,这块地的丹参全销毁,地块要上黑名单。
经过技术培训,老曹明白了,基地统一供的种苗是精选的抗病虫害品种,叶子生虫不影响根部的取用,打农药污染土壤,损害药材质量。同样道理,化肥也被禁止,种植地块周围配建养猪场,有机肥分到每块地。
统一的优良品种,标准化种植,对生长时间的控制,方城的优质丹参又回来了。前不久,广州白云山公司出口一批丹参到欧盟,全国6家GAP基地的药材,只有这里的丹参通过了欧盟检测。数据显示,方城丹参中丹参酮ⅡA含量高达0.69%,丹参素含量为2.4%,丹酚酸B达12%,均数倍于国家药典标准,质量居全国之首。
药好自然“中气足”
谈医论药,南阳市市委书记穆为民这样表态:“南阳会像涵养水源一样涵养药源,像关注食品问题一样关注中药问题,使优良环境成为天然药库的保险箱,使优质药材成为南阳的品牌和形象。”
目前南阳人工种植中药材品种达150种,面积达190万亩,年产值50亿元。市里为此成立了中医药事业发展工作委员会,市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各县市成立正科级的中药材开发办公室,全市建立了10余所中医药研究所,组织大批科研人员进行科研攻关。
西峡县的山茱萸如今就成了抢手的香饽饽。当地的宛西制药主打六味地黄丸,山茱萸就是其中的一味主药。利用地缘优势,宛西提早抢滩。同仁堂药业随后到来,为的也是西峡山茱萸。但山茱萸“已嫁他人”,同仁堂只好转战邻县内乡,建立了自己的山茱萸GAP基地。
优质药源正在成为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把目光投向这片伏牛山的腹地。方城的丹参引来了上海紫兴药业、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唐河的栀子吸引了北京中商集团。日前,以深圳海王集团为代表的多家企业与南阳市签订了总值近40亿元的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