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当地医药企业称,去年公司收购人参均价在元/市斤左右,今年则达到元/市斤,鲜参价格几乎达到历史最高点,而且到后期几乎没有鲜参可买。而当地的一些参农更有采取极端的做法,将没到6年的四五年参也起出来卖,据说前段时间这些四五年的参及品质差些的鲜参也要卖到元/市斤左右。按照人参的产业规律,鲜参起出后要在最短时间内制成生晒参,再加工成各种规格的人参品种,然后进入全国几大中药材市场。虽然目前各中药材市场人参价格涨幅在50%左右,小于鲜参,但涨价效应肯定会传导到干参,预计在年底或明年初,全国各地的干晒参价格还会上涨。康美药业之前曾公告将其人参价格提高35%。
“货源少,需求多”是当地人给出的普遍说法。人参是多年生药材,年份越长,药用价值越高,一般要六七年才能收获,且对土壤、气候等要求极高,国内80%左右的人参产在吉林长白山地区。由于传统种植人参要在林区砍伐树木,对环境破坏较大,2010年吉林出台“振兴人参产业意见”,将人参作为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从2009年起每年人参种植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较之前每年的3000公顷左右大幅减少,参地开始规模、规范经营,种植人参的土地大幅减少。
而在需求上,2010年9月,卫生部批准吉林省开展人工种植人参进入食品试点工作,2012年9月正式批准人参(人工种植)为新资源食品。两年时间,人参由药用到食用,食用由吉林试点到推广全国,人参的应用范围一下子打开,仅吉林省就批准了76户企业、257种人参食品。当地无论是医药企业还是食品企业,无论是科研储备还是大户投资,收购人参的越来越多。
此外,今年鲜参价格大涨也有补涨因素。这种供需关系的变化直接左右未来几年人参的价格,需求越来越大,供给越来越少。
在上市公司中,康美药业、益盛药业、紫鑫药业等与人参产业的关联度大。其中,益盛药业是国内第一家“非林地栽参”发明者,公司计划未来总面积12000亩非林地栽参规模,2013首批非林地参147亩已经起参,产量基本符合预期,2014年、2015年每年400亩,2016年在700亩左右,从2017年开始预计每年有2000亩左右;紫鑫药业到2012年底已有10多亿的人参库存,较之2010到2012年间的收购价格已有较大的升值;另有近10万丈在地参,参龄应在3至5年;公司募投项目人参产品加工项目磐石厂区、延吉厂区已经全部建成投产,敦化厂区的人参粗加工车间也已投产。此外,国内已有太安堂等上市公司开始进入当地的人参种植或加工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