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北药农的致富经

   2014-02-08 270
核心提示:人勤春来早。2月6日,记者来到贵州省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年味还未散去,药农们早已下地干活了。


 
    在阳溪镇阳坝村笋子槽组的山坡上,雷玉军夫妇正在地里忙碌。春寒料峭,夫妇俩的脸被冻得通红,精心查看着初冬期间种下的党参。

  “已经立春了,田间管理必须跟上,才能确保秋天有个好收成。”雷玉军告诉记者。

  此前一直四处辗转务工的雷玉军,3年前回到家乡开始种植中药材。目前,已种植党参近20亩,去年毛收入约30万元。

  记者放眼四周,山坡上满是村民忙碌的身影,翻地、起垄、播种、覆膜,每个环节一丝不苟。

  笋子槽组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很长。村民李光富就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20余年里,他依靠种植党参、玄参等中药材,不仅供两个孩子上大学,还盖上了新房子,生活过得很滋润。

  整个阳坝村,村民们全依靠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致富路,家家户户住上了小楼房,骑上了摩托车。

  据阳坝村党总支书记刘勇介绍,该村去年种植玄参3000余亩,产值500多万元;种植党参1360亩,预计3年后可创收3300多万元。此外,该村还种植了300多亩天麻、太子参及其他常规中药材,年产值将近300万元。村里户均存款将近10万元。

  道真自治县是贵州省的中药材主产区,素有“黔北药库”之称,辖区内中药材品种多、产量大,现有600多种。

  根据该县制定的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6年全县的中药材种植面积达50万亩,其中示范基地25万亩,年产值超过15亿元。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th103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