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医学会创新服务方式 努力化解纠纷维护医疗安全

   2014-11-19 1830
核心提示:2013年,市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以全市开展的政风建设工作和我局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化解医疗纠纷,减少医疗差错,维护医疗

    2014年,市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以全市开展的政风建设工作和我局能力建设年活动为契机,以化解医疗纠纷,减少医疗差错,维护医疗安全为目标,创新服务手段,改进作风,取得一定实效。


    实行预受理制度,将鉴定关口前移。对不属于医鉴解决的问题,引导当事人通过其他渠道解决。对属于医鉴的案例,通过有效沟通,尽量化解医患双方的不良情绪,保障后续鉴定工作顺利有序开展。2013年,在卫生行政部门移交的44例案例中,由于各种原因患方当事人申请暂停鉴定程序的28例。经过有效沟通,医患双方已经和解的6例,选择司法途径解决的15例,已办理撤案手续的2例。在鉴定完成后,对疑难特殊案例,实行专人送达制度,耐心做好当事双方咨询、答疑工作,尽量使当事人认可和理解鉴定结果。工作时限内,完成鉴定率100%,没有积压案例,中止鉴定率0,杜绝了鉴定程序错误事故发生。市医学会联合办公室完成的首次鉴定与省医学会进行的再次鉴定案例中,两级鉴定的总符合率82.64%,高于全国两级鉴定结果平均总符合率75%水平。

 
    建立反馈机制,加强医疗安全。市医学会联合办公室结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案例,总结医疗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分析引发事故的原因,特别是对事故率排在前3位的高发科系(骨科、妇产科及普外科)进行重点剖析,并利用专业委员会学术会议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帮助医务人员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同时,及时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反馈鉴定相关情况及事故分析,为卫生行政部门加强管理提供信息;对鉴定中出现的共性问题有针对性的及时反馈到各相关医疗机构,帮助医疗机构在加强医院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上加大力度,排除医疗安全隐患。2013年市医学会组织在哈省、市、区、县医务人员,开展不同形式医疗安全培训5300余人次,对提高医务人员安全意识, 提高医疗质量、防范医疗事故的发生发挥积极作用。


    举办高端讲座,促进医院规范管理。市医学会联合办公室与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等国内高等学府建立合作框架,邀请我国知名专家就“《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界定的新变化”、“医疗纠纷的媒体应对”、“在新法律制度环境中医疗质量评价及其医患纠纷应对”、“医学人文与医患沟通”等热点问题进行专题讲座。使得从事卫生工作的管理者及医务人员开阔了视角,提高了法律意识,促进了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的提升。


    制定便民措施,创新服务手段。建立医鉴在线查询系统,实现委托单位、患方、医方对个案的在线即时查询,以了解医鉴进展情况;开通24小时电话自动咨询系统,通过电话查询,使当事人了解鉴定委托途径、鉴定程序、鉴定费用等相关内容;根据实际工作,制作便民服务手册,将与鉴定有关的包括受理、提交材料、流程、抽取、鉴定会等17项相关事项清晰的予以说明。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 leafer
    加关注0
  • 没有留下签名~~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