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孢中间体生产群雄并起 全面本土化集中度提高

   1970-01-01 医药经济报wang480
核心提示:我国已全面进入“头孢时代”。据中国医药商业协会估计,头孢类药物目前的国内总销售额已接近200亿元。从用药水平来看,第一代头孢菌素用量已大幅下降,第二代、第三代头孢产品用量在不断上升中,其中,头孢替安、头孢孟多这两只单品去年的销售额均突破了10亿元。

  头孢类药物市场的繁盛,带动了生产中对7-ACA、7-ADCA、GCLE等头孢类母核需求量的增加。发展至今,7-ACA和7-ADCA在我国均已形成大规模生产能力,尤其是7-ADCA产量已居世界首位,而近期,“小头孢”母核如7-ANCA的市场前景也被业内所看好。
 
  7-ACA:全面本土化
 
  前几年,国内市场头孢菌素行情趋热,国内众多制药厂商一窝蜂地争上头孢菌素原料药生产线,使得当时对上游中间体7-ACA的需求量猛增。不少医药中间体厂商看好这一机会而大上7-ACA生产线,有些厂商索性直接从海外进口头C粉末进行裂解来生产7-ACA出售。由此,国内7-ACA最高峰时期年产量曾达5000吨以上。
 
  但国内对7-ACA的实际需求量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大,最终庞大的7-ACA生产能力导致新一轮价格战出现。在2006年年初,国内7-ACA价格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从均价950元/公斤猛降至790元/公斤,为此,全国7-ACA生产厂家净损失高达3.6亿元。业内人士指出,2006年7-ACA降价风波的主要原因在于全国7-ACA产能过剩数量高达整整2000吨,加上山东鲁南制药的3000吨7-ADCA生产新线上马,导致国内生产商对7-ACA前景产生恐慌而价格大跌。
 
  而前几年国内7-ACA价格大战的结果是,西班牙、印度和韩国等国外主要7-ACA供应商已基本退出中国头孢中间体市场,因为每公斤790元的价格对外商来说已无利可图。可以认为,目前7-ACA市场基本上是中国本土的产品。
 
  7-ADCA:产量集中度高
 
  我国的7-ADCA生产近年来发展速度奇快。我国青霉素工业盐产量的激增和大量积压青霉素工业盐急需寻找出路,这就为7-ADCA生产铺平了道路。
 
  我国在短短20年间从零起步,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一大7-ADCA生产国,年产量在5000吨以上。山东鲁南制药成为全国最大7-ADCA生产商,年产能力高达3000吨。
 
  按产量计,国内其他7-ADCA生产商主要有华北制药、福州抗生素公司、哈药和四川长征制药等。但这些药企的7-ADCA年产量相加也不如山东鲁南制药一家高。在国外,最大的7-ADCA生产商为荷兰DSM,据了解,该公司前几年7-ADCA年产量为1500~1600吨。
 
  总的看来,我国国内7-ADCA的年产量已能完全满足国内头孢菌素合成之用,还有部分产品可供出口。美国、欧洲及印度厂商均为我国7-ADCA主要出口市场。
 
  7-ANCA:前景可观
 
  目前,国内外市场上较热销的是“小头孢”中间体,如7-AVCA、7-ACCA和7-ANCA等。
 
  鉴于我国近年来青霉素工业盐生产陷入严重过剩境地的情况,抗生素工业界人士认为:我国过剩的青霉素工业盐的唯一出路在于转化成产品附加值极高的下游衍生物产品,其中最有市场前景的产品为GCLE、7-ACCA和7-ANCA等合成“小头孢”的中间体。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7-ANCA。7-ANCA可用于生产目前国际国内市场销路极佳的几只头孢菌素产品,如头孢羟氨苄、头孢布烯、头孢替勃坦和头孢唑肟等。据中国制药工业协会资深人士透露,近几年来,我国医院“小头孢”销路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畅销态势。
 
  然而,问题在于我国至今没有合成出国产7-ANACA,虽然此前曾有科研人员在实验室里合成成功7-ANCA,但至今尚未形成生产能力。所以,我国所需的7-ANCA每年都需从海外进口。据中国医药工业协会人士透露,我国近年来每年进口的7-ANCA等中间体原料数量有数百吨之多,其中,仅7-ANCA的进口量即有80~90吨左右。
 
  从总体形势看,不少“小头孢”均为国内市场稀缺产品而需要从海外输入,而且,这些产品的专利已到期或即将在两三年内到期,而作为合成这些“小头孢”的7-ANCA,无疑具有巨大市场增长空间。而如果我国能在近期内解决7-ANCA的生产问题,我国将能大量生产和出口各种“小头孢”,从而为头孢菌素出口增添新动力。
 
  观点<<<往下游走是出路
 
  青霉素工业盐原料往何处去,已成为摆在国内大型青霉素工业盐生产商面前的一道难题。如若继续像从前那样以低价出口青霉素工业盐,则国际市场青霉素价格还将一路狂跌。可见,我国青霉素工业盐不能再无限制扩大出口了。
 
  首先,包括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我国主要青霉素工业盐的进口国,近年来均对我国出口青霉素工业盐提出反倾销指控,在这些传统出口市场今后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前景并不乐观。其次,青霉素工业盐国际市场已趋饱和,其出口价格已连续多年低迷,这对我国青霉素生产商极为不利,多数企业已处在亏损边缘或微利保本的尴尬境地。同时,近几年来,国内已投产的大量青霉素工业盐也急需寻找新的出路。
 
  上述这些因素决定了我国青霉素工业盐必须走发展高附加值下游衍生物产品的新路。不能像以前那样一味将产品简单地推向国际市场,开发7-ANCA等高附加值青霉素下游产品已势在必行。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