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虽然离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不到300米,但家住矣六社区的潘凤文一家,宁愿花一整天进城看个感冒,也不愿就近使用这便利的资源,觉得这里“整不成”。“那已经是快3年前的事了,现在可大不一样了。”
曾经的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被戏称为“养老院”,病人稀少,工作散漫,好医生都往外“跑”。而现在已经“大不一样”的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医疗口碑渐佳,公共卫生服务频频获赞,医德医风大受褒奖。这一切的转变,都要从尹丽琼说起。
搭台唱好“健康曲”
2011年底,尹丽琼担任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
卫生服务中心当时的状态,让她觉得惋惜。每天病人没几个,20多名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在闲着。“职工少,医疗服务起点低,大家都是得过且过,完全就是养老院的状态,而当地居民对我们的技术也不太信任。”
从事基层医疗工作二十年,尹丽琼深知社区卫生服务对一个片区的重要性。医疗的两大构成主体是医生和病人,而医院的作用,是搭好这一平台。医生看得好病,群众病有所医,加上良好的软硬环境,社区医疗资源才能最大幅度地发挥作用。她心里,慢慢画出了清晰的“蓝图”。
看小病不出社区,居民所花的治疗费用和时间都能大幅减少。此时,官渡区已经基本实现医保全覆盖,但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却还没开通医保。“开通医保之后,如果居民看病要花费100元,使用医保卡自己就只用花40—50元,选择到定点医院,每年总共有400元的门诊补贴。”医保能够帮辖区群众大大减轻医疗负担,这成了尹丽琼到新岗位之后的头等大事。
此举得到了官渡区卫生局,以及医保中心等多个部门的支持,仅过了5个多月,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保开通了,这让辖区居民态度有了变化。医保带来的实惠,让病人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满足病人需求还要有医术过硬的医生。“在官渡区的同行里还有个小笑话,说矣六是‘医生的培训基地’,出个好医生,都到别处发光发热去了。”尹丽琼有些无奈。在她刚到位不久,又有一名医生请辞。尹丽琼没有当面多问,却向周围的人了解这名年轻医生辞职的真正原因。“毕业快两年,她一个人在昆明,薪水不高,吃住也不方便,想回家了。”同科室的一名护士透露了真相。留不住医生,“好曲”也唱不响。
医生的培养非常难,医学类本科一般都要念5年,专业要求非常高,做得好的医生,不仅医疗技术水平高,而且与病人的沟通交流也非常重要。经过反复的思考和意见听取,尹丽琼做出了改变尝试。
2012年3月,卫生服务中心3楼的员工小食堂正式开伙,三菜一汤荤素搭配,大家根据喜好和饭量自行取食,围坐在食堂用餐成了伙伴们增进感情的平台之一。“吃饭时间最热闹,就像一大家子。”紧接着,尹丽琼收回了属于卫生服务中心的房子,提供给有需要的职工做宿舍,还安排了每天两趟往返于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螺蛳湾国际商贸城的通勤车。“大多数职工都住在这条线附近,即使住得远的,到螺蛳湾搭公交也很方便。”每天下班,小武都先乘通勤车再转地铁回到北站,她说工作比以前便利多了,大家都有更强的集体归属感。
随之进行的薪酬制度改革,让全中心实现了在编和非编同工同酬。多劳多得的原则,让大家把关注点重新集中到业务能力的提升上。
打铁还须本身“硬”
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墙上,挂着所有医护工作人员的职务和照片。11名医生中,主治医师就有10人。“这样的占比,在别处都很少见。”不久前,一位到官渡区参加国家级公共卫生考核的专家如此说。
毕业一年的小王顺利取得了执业医师资格,在矣六街道卫生服务中心的同批报考人员中,所有人都通过了考试。“同事们工作起来都非常认真,大家常在一起探讨业务,在这样的氛围下,我对自己也有了学习要求。”执业医师证、执业护士证,大家考试基本都是一次就过,单位给予一定的鼓励;考取主治医师的,虽然没有相应岗位,但服务中心自行补贴工资,让大家享有同级别的应有待遇;3名在职研究生,都将在取得学历证书后,补助一半的学费作为奖励。打造一支专业强的医疗服务队伍,提升社区医疗的技术力量,尹丽琼下了不少工夫。
今年5月,请官渡区妇幼保健院、官渡区中心卫生院两位具有20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家,每周两次到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让年轻医生们跟班学习。无论谁出去参加培训,总会把讲义和讲课的幻灯片带回来,再为大家讲授学到的知识。从去年开始,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选派两名医生,到昆明较好的医院,以及发达地区的医院学习。“去年分别去了昆医附二院、上海妇女儿童医院,今年去的是云大医院和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只要我还在这个岗位,这项制度就会一直坚持下去。”请专家“进来”,送“学生”出去,医生水平得到了提升,从发达地区带回来的先进医疗技术,也让卫生服务中心赢得了不少“忠粉”。“以前遇到孩子咳嗽,通常的方法是吃药打针消炎止咳,医生去上海学习回来后,现在基本都是采用雾化治疗。治疗效果不错,费用也不高,在家长中赢得了不错的口碑。”尹丽琼介绍,现在给孩子看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原则是尽量少打针,吃药能好就不打针,医院的坚持也让不少家长扭转了看病误区。
“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只要把他放到合适的位置。”这是尹丽琼常挂在嘴边的话。2013年,尹丽琼由于工作表现突出,被推选为矣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胡晓婷也是在这时来到矣六,成为尹丽琼的得力助手。在她印象中的尹丽琼有着极强的观察能力,对职工的特点了如指掌,总是体现出极强的包容。她讲起了这样一件事。
一名医生原来在中药房工作,由于上了年纪,视力也不太好,动作较慢还出过几次错,引起了患者的不满。“后来尹主任把他调去做慢性病的防治工作,这名医生说话慢、有耐心,刚好符合了老年患者的需要,工作做得非常出色,让我们中心此项工作近期在官渡区一直名列前茅。”
悉心建立公共卫生防线
矣六街道辖区内,流动人口就有近20万。
与其他医疗机构不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除了基本医疗,还要负责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公共卫生服务。健全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老幼妇孕是公共卫生的重点服务对象,但面对数量众多的流动人口,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艰难。
带孩子到社区医院打预防针,曾经是方芳最怕的事情。只有星期二可以打,一大早队伍就排得老长,每次都要等好几个小时。方芳指着卫生服务中心2楼角落的小房间说,那就是之前打预防针的地方。每次排队都要从楼梯排到院子外,这样的情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2012年开始,根据群众的需要,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调整。接种地点从2楼角落搬到了院子中100平方米的独立房间,孩子们不用再穿过医疗区,也不用排队。预防接种门诊医生增加了2名,接种时间由周二改为周一到周五全天,还在人口集中的螺蛳湾片区设立了卫生服务站。这些改变,让预防接种人次比上一年增加了3000人。
由于辖区外来人口较多,很多人白天在上班,只有晚上回来。为了方便大家,尹丽琼经常延长下班时间,带着工作人员把宣传咨询和医疗服务送到家门口,请专家进社区,还为孩子免费接种麻疹。“长期坚持下来,辖区内麻疹接种率已经达95%以上,有效预防了麻疹爆发。”这一成果让尹丽琼感到骄傲。
对辖区居民进行家庭访视,也是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
不久前,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到关锁村进行访视,在对一名高龄孕妇做围产保健工作时,发现其血压较高而且肾脏也不好。“低压110,高压200,这对孕妇来说非常危险,如果情况无法改善,不但孩子保不住,自己也会面临极大的生命危险,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致命的伤害。”第二天,尹丽琼陪同这名孕妇到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做检查。“去了昆华医院、市人民医院,都是尹主任陪着,与医院联系为我开了绿色通道。”经过检查,这名孕妇才知道,高血压的症结原来是肾脏出了问题。在医生的建议下,经过家人同意,她放弃了这个孩子,开始对症治病。“多亏了社区医院的医生主动上门服务,不然我媳妇可能连命都没有了。等以后再有宝宝,还请你们帮忙检查。”孕妇一家都对医护人员十分感激。
每年6月到9月,是为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的时间。在尹丽琼的带领下,不仅细致耐心的检查和说明让老人们交口称赞,体检之后,每人一份的牛奶和点心也让老人们觉得暖心。“活这大把年纪,还是第一次被服侍得那么好。”
在胡晓婷眼里,尹丽琼聪慧善良、事必躬亲,与其说是领导,还更像以身作则的“大当家”。我们所见到的尹丽琼,留着中长发,发梢烫了时髦的卷,个子不高,时常带着温和的笑容,但鲜少有人能觉察笑容背后的坚强。
2010年,尹丽琼因患乳腺癌及甲状腺瘤,先后做过3次大手术,出院不久她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每次化疗,最多3天后,矣六卫生服务中心又出现她的身影。“在一起的时候,从来没听尹老师主动提起自己的病情,每天都对大家微笑,根本察觉不出她是个病人。”工作人员的这番言论,尹丽琼只是笑笑。“开心不开心,还是要过一天,认真把眼下的每一件事情做好,至于其他的,就顺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