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惠山区阳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的6层综合大楼已完成了土建工程,后续内部装潢、设备安装正紧锣密鼓展开。“年底前,新大楼将竣工投用,将新增病床110张,彻底扭转目前住院病人一床难求的局面。”中心负责人介绍说。
当许多地方社区医院为“门庭冷落”而发愁时,在惠山区,这些百姓“家门口”的医院却广受热捧,一季度各医疗机构月均门急诊量已达到24万人次,比2011年增长70%以上。从去年起,惠山区启动了建区以来规模最大的社区医院升级改造行动,区卫生局局长马伟介绍说,政府总投入超5亿元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按宾馆化标准实施改造,为百姓提供更优质的医疗环境。
药品零差价、看病报销比例高、来往交通方便……与城区大医院比,本乡本土的社区医院有着独特的先天优势。但过去一段时间,许多惠山人遇到生病,还是习惯往市区大医院跑,导致大医院看病“一号难求”、乡镇社区医院“吃不饱”。马伟说这可以理解,社区医院要想“叫好”又“叫座”,除了继续保持原有的低成本优势外,必须要在医疗服务水准上迎头赶上。
走进惠山各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部,你会惊喜地发现,以往传统的内科、外科、妇科三大科室“当家”的局面已一去不复返,五官科、口腔科、儿科、中医科、理疗科等一个个新科室纷纷亮相。透过细分化服务的表象,呈现的是惠山在多层次医疗人才队伍构建上的进步。为了进一步提升全区医疗机构服务水准,自2011年以来,该区坚持引进、培养“两条腿”走路,先后从全国三甲医院、高校引进硕士、副高以上各类人才100多人,进修培训医生190多人次。与市人民医院、三院等市区大医院开展合作挂钩,每个星期都有10多位城里专家来到乡镇,为百姓就近提供医疗服务。同时,为了改变医疗机构硬件设施建设滞后的旧貌,该区投资3亿元,移地新建惠山区人民医院。今年,石塘湾、杨市、阳山3家社区卫生中心改扩建工程将投入使用,长安、玉祁等4家力争工程年底封顶。预计到2016年,全区医疗机构改扩建全面完工投用。
不久前,区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医护人员经过全力抢救,使3个硫化氢深度中毒的工人转危为安。“以前,医院只是个急救中转站,遇到危重病人全部转送市区大医院。现在,区里投资300多万元开设重症医学科,累计抢救成功各类危重病人500多人。”重症医学科负责人王开成不无自豪地说。政府高投入,百姓得实惠。如今,“家门口”医院成为越来越多惠山百姓共同选择。去年,该区共完成门急诊244万人次、住院2万人次,百姓满意率达到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