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处打听买来的哮喘药,稀里糊涂地吃了半年,张大妈做梦也没想到,竟然是个体户在家里自己生产出来的假药。不甘心被骗几千元,张大妈的一次举报,却意外捣毁了一个利用网络制售假药的窝点。昨天,江苏省药监局公布2009年十大药品医疗器械违法案件,记者发现,网上卖药已经成为假药销售的新渠道,瞅准了患者“病急乱投医”的心理,违法分子利用网络销售假药频频得逞。
投诉:假冒药吃出问题吃了半年的药竟是假的
案件的最终破获,来源于受害人张女士的异地投诉。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张女士,聊起被骗的经历,至今仍心有余悸,后悔不该轻信网络。她站出来揭开了上当受骗的经历,希望用自己亲身的经历警示患者不要再上当受骗。
据张女士介绍,她患有老慢支已经30多年了,医生看了很多,药吃了不少,可病却一天天重起来,走路都气喘吁吁,咳嗽厉害的时候给人的感觉“要背过气”。张女士一直希望能找到一种特效药,治自己的老病。一次,朋友提醒她:年轻人现在都在网上买东西,药也能在网上买。张女士灵机一动,自己何不去网上转转,说不定能找到特效药呢?
当天下班回家,张女士早早地上网,一番搜索下来,一个名为“支气管扩张康复网”的网站跳了出来。细看内容介绍,宣称“可以治愈和抑制支气管扩张”,并且列举了很多治愈病人的简介。张女士,信以为真,以为找到了“灵丹妙药”,“心里狂喜”。
网上买药,中了骗局
当天晚上,按照网站上公布的电话号码,张女士打了过去,接电话的是“蒋医生”。电话中,张女士将自己的病情详细告诉医生,问蒋医生,自己的病能不能治好,迫切希望能买到药。看到有人主动送上门,电话那头,蒋医生赶紧向张女士打包票:“肯定能治好”,骗她说“找对人了”,让张女士先买一个疗程,缓解一下病情。
被蒙在鼓里的张女士就这样轻易地上当受骗了。第二天一早,张女士便按照蒋医生告知的账号,从银行打了1500块钱过去。三天后,张女士收到了一个包裹,里面装着小袋子装的胶囊。
吃了1个月,发现心慌
自从有了新药,张女士便停掉了原来吃的药。按照蒋医生的医嘱,一天三次,每次两粒,张女士一天不落。然而,吃了一个月,张女士突然感觉有点不对劲,经常莫名其妙地心慌,心脏还扑通扑通跳。蒋医生宣称的十天见效,不仅没见效,反而哮喘越来越厉害。
有点紧张的张女士立即打电话过去咨询蒋医生,电话那头,蒋医生告诉她,“没关系,正常反应”。就这样,吃了将近半年的时候,激烈的心跳让张女士受不了了。张女士便拿着药去当地药监局投诉,称卖药的人“欺骗患者,夸大疗效”。然而,药监部门上网一查竟发现,张女士吃的药是假药。
追踪:雇退休医生网上解答,卖假药
循着张女士的投诉,药监执法人员登录网页发现,假药来源于扬州市邗江区一家医院。执法人员顺藤摸瓜却发现,药并不是医院私自生产、销售的,而是镇江人王某、张某等三人,以该医院名义销售的,由此揭开了一个利用网络售假的窝点。
据王某交代,2007年10月起,王某与扬州某卫生院达成科室承包协议,并雇佣退休医生蒋某到该卫生院从事支气管扩张症的诊疗活动,借机向患者推销所谓治疗支气管扩张的“药品”。为了扩大影响,张某借用“扬州市邗江区新坝医院”的名称在网上建了“支气管扩张康复网”网站,公开宣称有“可以治愈和抑制”支气管扩张症的药物出售。
其间,蒋医生负责向患者解答咨询,兜售假药,每卖出一份药,按价提成。
中药+西药,家中自制药
协议达成后,2007年12月,张某开始动手生产假药。在镇江一小区住宅内。张某买来中药、西药、空心胶囊和机器,先将中药打成粉末,然后加入西药“西咪替丁”,灌装在胶囊内,摇身一变制作成了“干支复方”、“非干支复方”、“混支复方”等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所谓“特效药”。
让执法人员吃惊的是,用土方法制作的胶囊,竟然装在从市场上买来的小塑料袋里,然后销售给患者。如此低劣的工艺竟然骗了一大批患者。
调查:不少假药网上卖,市民不可上当
上述案件,只是去年江苏查获的5000多起违法案件中一个典型。在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2009年药品医疗器械十大违法案件中,记者看到,有一半的案件,其作案手法相同,都是利用网络销售假药。
该局副局长朱勤虎介绍,通过对案件汇总分析,他们发现,当前制售假劣药品违法犯罪活动已呈“集团化”作案的趋势,从原料购买、生产包装到广告发布、发货运送、赃款回收形成一条“流水线”。而其中,网络发挥着关键的作用。
通过打着权威医疗机构的旗号在网上进行宣传,推销假劣药品,患者将钱打入指定银行账户后,对方便通过邮政快递将假药送货上门。朱勤虎介绍,整个过程虽一目了然,但由于这类案件隐蔽性较强,犯罪过程涉及的监管环节较多,给及时有效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带来相当的困难。
该局稽查局相关人士提醒说,在网上销售药品一律都要经过药监部门的批准,批发许可证才行,目前企业宣传药品的信息居多,尚未有医院或药店被准予向市民网上卖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