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货单曝光药品差价 出厂价1.2元零售可达18元

   1970-01-01 京华时报wang240

  网友在网络上曝光了一张药品订货单,上面相差数倍的两栏数字让他心寒:“可能出厂价一块两块,甚至几角钱的药品,到我们病人的手中就是几块几十块。”记者由此调查发现,出厂价仅为1块多的药品,在不同的药店能以7元至十多元不等的价格出售。

 
订货单曝光药品差价 出厂价1.2元零售可达18元
 
  业内人士称,这种情况再正常不过。果真如此吗?同款药的零售价为何会有如此大的差别?去年公布的基本药物零售指导价格,对它是否适用?一种普药(指在临床上已经广泛使用或使用多年的常规药品)的身价究竟如何在出厂后翻了数番,摆上了药店的货架?
 
  网友
 
  订货单曝光惊人差价
 
  该网友贴出的订货单题为“‘中智药业集团’系列产品订货单”,上面列了23种药品及其规格,并标有供应价和零售价,两者相差2-6倍不等。一盒20粒装的银黄胶囊供应价为3.8元,而零售价标到24.8元;24粒装的腹可安片,供应价为2.1元,建议零售价为11.8元,高出近5倍的价格;订货单上零售价最贵的是24粒装的调经止痛胶囊,为32.5元,而它的供应价仅6.5元——是售价的五分之一。
 
  23种药品的生产厂家为恒生药业和中智制药两家,它们都是中智药业集团的下属单位,该集团是广东省的一家大型民营企业
 
  涉及药厂
 
  出厂价可以更低
 
  一位药厂的销售代表看过该订货单后告诉记者,这里的供货价并不是出厂价格,而是药厂给医药公司的价格,后者已经在出厂价的基础上往上加了。药品流通最粗略的线条是:厂家——医药公司(获得GSP认证的药品批发零售企业)——药店/医院,有时也会跳过医药公司的环节。而这张订货单,应该是发生在厂家和医药公司之间,上面所写的供应价是指厂家给医药公司的价格,零售价应为“建议零售价”,很可能与实际销售价格不符。
 
  随后,记者走访了北京的二十余家药店,仅在两家店内发现有售中智集团的“银黄胶囊”和“腹可安片”。在杏林春药店,中智的银黄胶囊售价15.8元,腹可安片是18元;在盛仁堂药店,只有前者在售,定价为7.1元。该药在两家店的实际销售价格均未超过订货单上的“零售价”。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