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寿险附加形式出现的重疾险是目前最多见的一种健康险,专业健康险将不得不面临前者的先入竞争优势。
健康险领域近期频频闪现外资的魅影。
5月7日,英国最大的健康和护理企业保柏集团与上海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为复旦大学旗下附属医院在医疗服务质量评估与认证、研讨培训以及健康管理等多方面展开交流与合作,首批签约的医院为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医院和华东医院。
对保柏来说,与复旦大学附属医院的合作,显然并不止于认证,其更长远的目标在于涉足国内高端领域的健康保险。
而晚于保柏一步进入中国的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wellpoint,对切入高端健康险领域同样急迫。在单纯做了三年的信息咨询服务之后,wellpoint终于调整战略定位,在中国设立了合资健康险公司。
除此之外,上月宣布成立的金卫医保信息管理(中国)有限公司,亦将触角伸至医保领域。
政策曙光
令外资健康险巨头蠢蠢欲动、加速对中国市场的布局规划,其原因之一就是新医改显露出巨大的商机。
去年公布的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积极提倡以政府购买医疗保障服务的方式,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在制度设计上,明确了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总体思想,即建立以基本医疗保障为主体,其他多种形式为补充,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商业健康保险是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在政策上厘清了商业健康险的“身份”。
对此,Wellpoint集团全球副总裁萨缪尔纳斯巴姆博士表示,医改思路的确定使得公司能更快地在市场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由此,商业健康险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根据欧洲最大的健康险公司——德国DKV发布的市场预测,中国健康险保费将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以保守的15%年增长率推算,2015年中国健康险总保费预计将突破1200亿元,全球健康险的平均增长水平则为6%。
目前,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只是建立在一个“低保障,广覆盖”的医疗保障体系上。有数据显示,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报销水平约在70%和50%,经过3年的努力会提高到75%和60%左右;新农合目前是38%左右,3年后会提高到50%左右。个人和企业自付的比例仍然在25%~40%。商业健康保险仍然有巨大的空间。
“新医改方案公布前,我们就非常认可中国市场,医改后它更令人向往。”保柏集团驻中国首席代表张岫屏女士说。
殊途同谋
张岫屏透露,保柏目前在中国的业务主要是提供医院高端特需或涉外服务部门的“管理质量服务”项目认证,该项认证对推进医院高端医疗与商业健康保险的合作有重要的意义。
但保柏以及wellpoint更希望尽快深度涉足中国本土的健康险领域。Wellpoint方面表示,公司有意进入保险业务实体,按照保监会相关要求成立合资公司的时间将在2011年中期以后。
2006年即在北京设立办事处的保柏已经熬过了2年的“闭关期”,开始了“相亲”的旅程。
“但这真的很难,要门当户对。”张岫屏说,保柏希望双方能够互补,对方能有强大的销售渠道、政府关系以及对本土消费者投保习惯的认知。
金卫医保则打了“偏球”。其投资建立了一个IT管理平台,该平台作为连接国内外医疗保险公司、医院和投保人三方的桥梁和纽带,将首先在上海、北京、宁波、杭州等境外人群集聚的城市拓展业务。以上海为例,拥有特需或VIP服务的60多家三甲和二甲医院,就是金卫医保首先需要拓展的客户。
其董事局主席甘源表示,作为一家独立第三方医保外包服务企业,金卫医保的成立符合当前国内外医疗保险行业将后台业务外包日渐加速的趋势。
本土障碍重重
从行业整体来讲,健康险要做到总体收支平衡约需要6~7年的时间。目前国内专业的商业健康保险公司人保健康险成立已有5年时间,但一直步履维艰。有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在国内寿险公司总保费收入中,被视为“保险第一需求”的健康险专业公司占比仅为0.8%。初涉中国市场的外资保险机构,要跨越本土公司所遭遇的众多难题,并非那么容易。
与寿险及财产险相比,健康险刚刚起步。国内诸多公司的健康保险是依附于寿险的,后者的利润及保费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拉平”前者,同时寿险与财险拥有了大量的销售渠道和消费者群体。与之相比,专业健康险利润水平低,价格上更无优势,分销渠道也不成熟,只能依托熟悉医疗领域这一优势来开发设计产品。
在被问及是否会开发社保补充险种时,张岫屏表示,这需要一定规模才能产生效益,因为其利润低,且必须能共享基本医疗保险的个人信息,而这是国企的优势,也正是如此,保柏在寻找合作伙伴。
在必须容忍漫长的回报期以及确立业务模式的同时,健康险公司还将面临中国市场更多细致而复杂的问题。
复旦大学副校长王卫平对此分析,一方面,中国缺乏系统、完善的规范化诊疗指南,这让保险公司在理赔上欠缺标准化的参照工具,目前医院执行的按项目付费制并不能准确反映成本,使成本核算难以实现,为保险产品的设计带来困难;另一方面,医疗机构与保险机构没有信息对接平台,而各个医院的信息平台又不统一,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国内专业健康险的前景已显而易见,但道路仍需慢慢开拓。除了机遇,先行者们必不可少的还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