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南方所标点医药信息中成药临床用药格局数据显示,我国中成药2009年的医院市场规模为136亿元,同比增长率为23.4%,较2008年19.6%的增长率高出4个百分点,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用药、肿瘤疾病用药和呼吸系统疾病用药分列前3强,用药市场份额均在百分之十以上。而排名第4的骨骼肌肉系统疾病用药则低于10%,为7.89%。
部分中药材虚火旺盛
作为中成药的原料,中药材市场在2009年可谓风云迭起,跌宕不定,是近十年来波动幅度最大的一年。整体市场行情已处于近十年的最高点,部分中药材存在明显的“虚火”现象。
虽然2009年药材价格变化整体呈上升之势,但各个类别升幅差异较大。其中,花类、根茎类、果实子仁类及部分贵细类品种升幅明显。升幅最大的是花类,高达79.7%;果实子仁类紧随其后,升幅也达到了42.3%;而藤木类、矿物类及加工类相对平稳,但部分品种仍有小幅度上升。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整体下滑品种极少,从大类别来看,只有矿物类药材品种有0.7%的小幅下滑。
在2008年统计的800多种常用中药材品种中,价格上升品种占56.3%。其中,涨幅达100%以上的品种多达25种;而在价格上,创历史最高价位的品种数量也是自有统计数据以来最多的一年;同时,2009年的降势品种相对较少,也是历年来极其罕见的。
“靠天吃饭”带来行情波动
近十年来,中药材市场整体价格走势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幅在9.5%~9.6%之间,略高于全国GDP增量。中药材行情每隔3~4年会形成一个涨跌周期。在这个周期形成过程中,最低谷后往往就是反弹最强烈的阶段。而行情达到最高值后,第二年在下落时又会形成一次高值阶段,即市场出现高位后,第二年会延续一个相对的高价位期。
中药材的生产都是靠天吃饭,全年的生产量往往取决于中成药的一个生产季,“一季生产吃全年”的特性决定了中成药难以像其他工业原料制品般确保及时供应,也造成了中成药供求的不稳定性。旱情、冻害、雪灾等不利的气候因素会引起原料供应的缺乏;流感、疫情、囤货、质量事故等事件会造成需求端的大幅变动。在我国中药材现代化产销体系尚未完善成熟之前,这些因素或事件都会对中药原料和中成药的行情带来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