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抓产业扶贫,夯实致富根基。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最重要的扶贫举措,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扶贫产业发展,投资4000万元,发展林果大豆间作2万亩、设施瓜菜5000亩。积极推行“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扶贫模式,在资金、技术、销售等方面为扶贫产业提供全方位支持。县财政设立了1000万元的扶贫产业支持基金,成立了10支专门技术服务队,做到了贫困村专业合作组织全覆盖、网店全覆盖,切实解决贫困群众遇到的各种难题。投资5000万元,强力推进光伏扶贫产业发展,增上了总投资10亿元的江苏迪盛四联农光互补扶贫项目,可带动2000个贫困户稳定脱贫。积极引进北京王致和集团、北京多维集团、衡水老白干集团等一批工商企业,建立了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基地、优质高粱种植示范基地和密植梨生产基地三个万亩农业示范园,同时建立500亩以上产业示范园135个,使5000多个贫困家庭通过土地租金、打工薪金、分红股金等方式,获得多重稳定收入,加快了脱贫步伐。
狠抓健康扶贫,加快脱贫步伐。切实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突出问题,积极创新扶贫方式。县财政投资1300万元,在全省率先建立医疗扶贫专项基金。在新农合政策基础上,对贫困群众就医再补偿,把普通门诊封顶线提高到全省最高的300元,大病补偿比提高到90%。特别是针对患慢性病需常年吃药的贫困群众,在新农合省定21种可补偿慢性病的基础上,新增20种可补偿慢性病,使总的补偿病种达到41种。到目前,已经为贫困群众补偿医药费170万元,受益群众7800多人。
狠抓党建扶贫,打造扶贫保障。按照“党建带扶贫”的工作思路,融合多方党建资源,调动发挥多方力量,为脱贫攻坚凝聚强大合力。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层层签订责任状,传导压力,狠抓落实。其中,每名县委常委分包两个贫困村,联系10个贫困户,直接进村入户帮扶,起到了较好的表率带头作用。注重抓好乡镇党委书记、村党支部书记和农村致富带头人“三支队伍”建设,通过定责任、压担子、常培训、严督导,打造脱贫攻坚主力军。不断激发各级干部抓扶贫的激情,涌现出以李双星为杰出代表的一大批真抓实干、无私奉献的扶贫干部,有力地推动了全县扶贫事业的发展。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的帮扶作用,抽调懂产业、懂技术的优秀干部606人,组成201支扶贫工作队,和市工作队一起,进驻272个贫困村进行帮扶。到目前,各工作组集中增上了一大批扶贫项目,较好地发挥了帮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