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0月26日讯 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发表医疗改革第二阶段公众咨询文件,医改再度成为港人街头巷尾议论的话题。曾经被认为全球最好之一的香港医疗体系已经不堪重负,正在酝酿一场变革。在这场即将到来的变革中,推动中产阶层自愿购买商业保险成为核心,商业保险时代即将来临。
改革重心:推广自愿商业医疗保险
长久以来,公共医疗资源日益紧张、政府财政不堪重负成为困扰香港医疗体系的两大难题。一方面香港每年投入300亿港币,占到公益性医疗机构投入的90%以上,不断增加的外地病人更是加重了香港公立医院的负担。另一方面,香港的医疗资源却存在严重浪费现象,例如,很多急诊室的病人其实并非急诊。
此次推动由政府监管下的自愿医疗保障计划,目的是希望通过引导众多有支付能力的中产阶层购买商业保险,在私营医院就医,从而减轻公立医院负担,缓解财政压力,将公立医院的服务转向低收入阶层和弱势群体以及重急症服务等。
对于香港保险行业来说,这无疑是一大机遇。香港汇丰人寿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公共财政从长远来看不能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私营医疗保险将会成为未来趋势。香港中产阶层在社会中占很大比例,如果成功推动中产阶层购买商业保险,将会促使香港商业保险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在美国,拥有商业医疗保险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66.7%,而香港目前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比例。
另外,此次咨询方案提出保险公司在销售政府制定的“标准保单”之外,可以销售补充医疗保险,满足多样化的保险需求。
市民担忧:保费可能增长
尽管医改似乎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现存的两大难题,但从政府由最初的强制性转向自愿性医疗保险计划便可以看出,百姓对商业保险还存在种种担忧:医改之后,医疗保险费用是否会随着私营医疗市场的费用增长,最终导致无法负担医疗保险费用。
香港特区政府食物及卫生局局长周一岳在接受新金融记者采访时也承认,“改革的关键是要吸引足够多的人来购买保险,并且有合理的健康和不健康人士的风险组合。”目前保险计划是自愿的,没有强制力,如果私营医疗市场费用增长,保险公司费用也会随之水涨船高,百姓有可能重返公立医院。
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在其博客中表示,“私营医疗保险发展以后,私营医疗费用和商业保险费用一定会上升。从美国的经验看,保险公司初期成功为客户向医院压价,长远发展却令最终得益者并非客户,而是去了保险公司的行政费用里。因此,香港政府应该考虑美国现象,在政府干预方面有所突破。”
除了保险市场自身可能存在的保费增长趋势外,政府为公平考虑而推出的一些政策也可能导致保费的上涨。医改咨询方案提到,投保前已有的病症,一年等候期过后可受保。高危人士亦可受保,附加保费设有上限。
尽管香港政府表示,会设高风险分摊基金,分担高危人士风险,并且对高危人群的赔付比例也是逐步增长的,但是要保证保险公司不会把高风险人群增加带来的成本转嫁到普通投保人身上,仍然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根据美国最大的健康险公司Wellpoint(维朋) 的经验统计数据显示,在维朋的被保险人中,健康和低风险人群占70%,相应的健康险成本只有20%,而高风险及多重疾病人群、复杂和需要大量看护的人群虽然只占5%,却占成本的55%。
政府应对:加强保险行业监管
推动医疗保险计划必然会带动商业健康保险公司的发展,如何保证这些公司能够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以较低的价格提供医疗保险成为政府的一大挑战。在此次咨询方案里,政府提及保险公司须呈报所有成本、索偿及开支,以便监管保险公司的运作,使其价格更透明。
对此,香港保险业联会医护改革专责小组主席马陈铿表示:“尽管不清楚监管方具体的监管措施和方向,但是如果将费率纳入监管的话,无疑会对保险公司造成一定的影响。通常情况下,费率是由市场和风险来决定的,应该通过科学的精算方法来厘定。”
除了加强对保险行业的监管,要想从根源上应对潜在的商业医疗保费增长,大力鼓励私营医疗机构发展,保障其充分竞争或许是更直接的办法。只有医疗资源充分流动,私营医疗机构充分有序竞争,才能抑制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才能保障保费在百姓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新金融记者 盛长琳)
香港政府发布的第二阶段医改咨询方案主要的内容包括:
1、人人受保,终身续保;
2、按照年龄划分保费,根据指引调整保费;
3、投保前已有的病症,一年等候期过后亦可受保;
4、高危人士亦可受保,附加保费设有上限;
5、业界设高风险分摊基金,分担高危人士风险;
6、保费设无索偿折扣;
7、可在离职后续保,可转换保险公司;
8、保险公司须呈报所有成本、索偿及开支;
9、划一业界医疗保险条款及定义;
10、设立政府规管的医疗保险索偿仲裁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