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1月4日讯 未来十年是医药行业的黄金十年,中国有望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但同时也将成为全球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之一;诸多跨国企业在深度攫取中国市场的份额,更多的中国企业在寻找走出去的路径;新医改与基本药物制度对行业的振荡前所未有……在这个史无前例的时间点上,企业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医药经济如何升级转型?在立体化的坐标轴上,医药经济的个体和整体可以描绘出怎样的国际维度?
10月29~30日。广州。由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下称“南方所”)主办的第22届医药经济信息发布会暨MEDC第九届年会上,医药行业800余精英进行了一场尖峰对话,力图梳理出行业发展的标准曲线,寻找到撬动未来的支点。
与此同时,《医药经济报》也迎来了三十而立的精彩时刻。作为行业发展的记录者、观察者以及专业健康资讯的提供者,《医药经济报》将开始踏上“深媒体”和“全媒体”的新征程。会上,南方所发布了《2010年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并启动了南方医药科学发展智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李继平到会祝贺并致辞。
宏微观环境下产业走向
在会上,SFDA药品注册司司长张伟通报了药品注册管理的最新进展。2009年首次出现了批准新药比例升高、重复申请降低的现象,这说明我国采取的一系列规范审评、鼓励创新的政策导向产生了良好的效应。2010年的药品注册管理工作正围绕“质量、效率”这一中心,抓住提升药品注册管理水平和药品标准提高的主线,实现向注重政策研究、法规和指导原则的制定、注重宏观调控、注重注册全过程的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的转变。
药品注册管理政策法规对行业起着鼓励创新、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引导意义。而宏观经济形势、新医改进程,也从另一方面影响着医药经济的走势。
对于备受关注的新医改进程,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李玲教授认为,目前新医改面临的矛盾包括资金投入增长较快,但卫生体系整体效率不高;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增长较快,但医保标准和资源分布的城乡差距有继续扩大的趋势;政府职责在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则相对落后。下一阶段的目标应是提高医疗卫生系统的公平性,从制高点进行费用控制,提高医疗卫生体系的整体效率,大幅改善管理,提高管理质量。
“医疗对于全球各国而言都是一个难题,如果我们能用较低的成本公平地维护全体百姓的健康,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因而中国的医改是一个探索中国模式的机遇。”李玲说。
在世界经济复苏、国内宏观经济稳步增长之下,“十二五”即将开局,生物医药产业将获得更大机遇。“医药需求将继续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政府主导下的产业竞争格局将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医药产业的新增资本也将推动医药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公立医院改革进展缓慢,使占据整个用药市场近80%份额的医院终端用药格局基本稳定,政府主导下的医药产业竞争格局在2011年不会发生根本改变。”对于宏观经济形势,南方所所长林建宁分析指出。
由此,林建宁预测,2010年全年药品市场规模可以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医药工业总产值(七大子行业)累计完成13059亿元,增长约25%,其中全国医院用药总规模为4520亿元,同比增长22.5%,药品零售市场约为1739亿元,同比增长17%,第三终端预计全年规模为1297亿元,同比增长约27.9%;2011年医药工业增幅或将略高于今年,在8500亿增量投入能够按进度到位的前提下,用药市场会进一步扩容,政策影响下市场格局发生变化,流通企业生存压力加大,医药工业的成本或会上升。出口则会受人民币升值影响,增幅可能会下降,而医药产业资本化进度加快,新增资金成为明年医药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建立有序竞争体系
“医药产业发展很快,但竞争力还不够,特别是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在谈及医药产业发展时,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
他指出,一个产业提升竞争力最重要的条件是必须要有有效的竞争,医药产业的竞争状况需要从两方面来考察,即医药产品的性质以及由谁来提供产品。
金碚认为,医药产业是一个具有复杂经济学特点的产业,兼具公共品、信任品以及高度公益性产品的性质;作为公共品,应该充分发挥市场和企业的作用,而作为信任品和高度公益性产品,政府必须参与和制定准入资质、产品质量安全保障等方面的规范。此外,价格是另一个重要的因素,价格体系必须要满足保证医药产品公益性、信任品性质和发挥竞争参数作用这两方面的要求。
“所以,在医改过程中、在构建产业竞争的制度上,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提高医药产业竞争力,当前最重要的是构建有效和有序竞争的医药产业竞争体系,使参与者能在有效竞争环境中竞争,从而提高竞争力。”金碚说。
构建医药产业竞争体系的制度正是新医改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个制度不仅包括新医改整体设计方案,还包括配套的各项措施,例如流通领域改革措施以及药品价格管理办法等。
“‘十二五’时期,药品流通行业改革发展的重点就是加快医药流通领域的结构调整。”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司长温再兴指出,改革的基本原则是政府引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鼓励其积极参与兼并重组,优化结构,做大做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也需要加强中介桥梁作用,为行业结构调整和企业健康发展服务。
对于药品价格的管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副处长罗艳透露,下一步工作将主要是调整基本药物价格,核定新增医保药物价格,调整已定价药品的价格。
构筑中国医药产业价值的全球维度
在宏观经济整体向好、新医改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中国医药产业该如何构筑产业价值的全球维度,SFDA南方所副所长、《医药经济报》总编辑陶剑虹阐明了她的观点。
陶剑虹将国内外的医药卫生事业发展水平、企业研发投入水平、新药审批机制等进行全方位对比后指出,在世界市场上医药产业高附加值、高回报的特征明显,而中国制药前十强集中度不高,医药工业的盈利能力较世界水平还有差距。今后5年,世界药品市场增长的重心将从欧美等主流市场向亚洲、澳洲、拉美、东欧等地区逐渐转移,2019年中国在世界药品市场上的地位将举足轻重。
陶剑虹指出,历史经验表明,每次重大经济危机都伴随着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调整,全球将进入一个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期,医药行业将在全球技术进步的变革洪流中迎来黄金时代。中国医药产业正在进入一个快速和空前剧烈的分化、调整、重组的新时期,企业两极分化、优胜劣汰的进程会大大加快。未来10年,医药市场处于向块状同质化市场过渡阶段,前三名的市场集中度预计在2010年将达到40%;随着市场格局的进一步演变,市场格局将从块状同质化向团状异质化过渡。中国医药产业价值应以制造为基础,往“微笑曲线”的技术创新、终端营销两端发展。企业应该选准创新战略,从产业崛起阶段走向持续发展阶段,在创新中另辟蹊径,在研发全球化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来自企业界的翘楚也同样认为,中国医药产业调整的方向是从制药大国到制药强国的转变,而其中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是产业调整大的方向。兼并重组是产业调整的一种方式,国内企业需要一手抓兼并重组,一手抓内生式成长,把做大与做强结合起来。此外,研发对于中国医药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化学药的研发更多应该放在新型制剂上,例如微球、长效注射微乳、靶向技术等,除了化药的研发,生物药物以及抗体药物也应是企业研发的重点领域。国家政策应该容许企业有足够的盈利来支持药品研发的投入,而不能把药品当作一般商品的成本定价方式来管理。同时,创新也需要整个工业的基础作为支撑,提升工业水平对于创新具有现实价值。 (记者 魏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