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1月12日讯
国内医药市场不断壮大,而国内药企创新能力则依旧薄弱。国内第一家在纽交所上市的化学生物制药公司———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对记者坦言:“来自我们公司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球TOP200新药里面,没有一家中国药企。”不过,这一问题也正得到业内的高度重视,“十二五”期间药物创新被列入产业发展重点。
资金是本土药企研发掣肘
本土药企新药创新能力的薄弱已持续很长时间,一直以来,谈起新药研发,都鲜有本土药企的声音。相较全球排名前五位的药企每年用于研发投入达到销售12%以上的比例,中国药企的研发投入平均占比还不到5%,而前者的年销售额多半都是在200亿美元以上。
据了解,资金问题是中国药企新药创新能力薄弱的根本原因。据任晋生介绍,先声药业历经12年研发创新的全球首个小分子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艾得辛已于日前正式全球首发上市进入临床使用。而此次艾得辛的上市也耗资数亿元人民币、历经12年之久。
据悉,艾得辛已获得被誉为中国医药领域“两弹一星”的SFDA1.1类新药证书和生产批件,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也被纳入国家科技部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项目。
政策扶持有望改变现状
即便如此,国内药企要列入全球TOP200新药名单,任晋生认为,或仍需8-10年。
此现状正得到业界的重视。据悉,“十二五”期间,我国将继续加大对创新药物的研发投入,中央财政将对“重大新药创制”下拨资金100亿元、配套资金300亿元。且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国新药研发过程的相关费用还比较低,而且我国的疾病种类比较多,这在临床试验时就降低了采样成本。相关数据显示,中国的新药开发成本仅是西方发达国家的1/25左右。
记者也了解到,2011年被业界称为是“新药的爆发期”,除了先声药业之外,还有恒瑞药业的恒扬以及贝达药业的凯美纳等相继获得一类新药证书。此外,现在我国有16个一类新药获得证书,24个品种正在申报,有近500个有希望的新药正在进行研究。(新快报记者庞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