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2月17日讯
据对全国17家中药材市场动物类药材(含昆虫类药材,下同)价格走势的一项专题调查显示,在2011年下半年,全国药材市场走势疲软,多数药材价格处于低迷不振的大环境下,动物类药材中的多数品种却呈逆势上行之势,走动顺畅,销量不减,一些品种已成药市上的重点品种,其中有约20%的品种是亮点品种,更加引人注目。
据悉,全国药市常年经销的500~600个药材品种中有约20%左右是动物类药材,已成为药市整体效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众多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在关注其他品种(如根茎、籽仁、花草等)走势的同时,也在密切关注动物类药材的具体走势。2011年下半年药市整体走低后,多商和药农更加关注动物类药材在2012年的具体走势,包括:整体走势、销售量、供应量、库存量、品种、需求、价格以及后市走势等多个商情。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2011~2012年动物类药材的具体商情,同时展望后市(2012~2013年)走势,为经营者、决策者和养殖者提供参考。
整体走势趋升,多数品种价涨
在笔者调查药市上常年经销的动物类药材有119个品种(规格),其中有30个品种销量与价格双上升,占到销售总量的25%;有70个品种销量与价格双稳定,占到调查总量的59%;只有19个品种销量与价格双低迷,占到调查总量的16%。换言之销量与价格双上升和销量与价格双稳定的两大类品种合计总量为100个,占到调查总量的84%,同比增长15%,低迷品种同比减少6%。
全国动物类药材缘何整体趋升、价格上涨?现简要分析如下:
一是野生资源逐年枯竭。十几年来,野生动物药材颇受市场青睐,用量逐年攀升,行情同比上涨,涨幅逐步扩大,极大地刺激了主产区广大农民捕捉、捕杀的积极性,“竭泽而渔”,循环不已,导致部分动物类药材枯竭或濒危,供应量逐年减少,减幅60%左右,部分品种减幅高达80%左右。
二是国家实施保护政策。为保护生态环境,特别是一些稀缺和濒危动物(如蕲蛇、羚羊、穿山甲、蛤蚧等)国家实施了禁猎、禁运、禁止经营的多项保护政策,效果明显,产区滥捕乱杀现象大为减少。
三是药用动物家养滞后。鉴于家养动物类药材普遍存在技术不过关,饲养难度大,市场行情波动频繁,养殖效益低,养殖户难以规避市场风险等矛盾导致很多养殖户少养或弃养动物类药材(如水蛭、全蝎、白花蛇、乌蛇等)家养动物类药材发展滞后,致使供应量逐年大幅回落。
四是产区少人捕杀采集。产区广大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打工,家种少人或无人采集;部分品种难捉、效益不高,产区无人问津,导致产量减少。
五是产不足需库存空虚。家养动物类药材的产量均在同步大幅减产,导致供应药材市场的动物类药材少之又少,各地连年“吃库存”,消耗大半,难以接济市场。
重点品种频现,亮点品种增加
上年至今,在全国药材市场上动物类药材的整体行情稳中趋升,亮点品种不断增加。调查显示,在调查的119个品种中,重点骨干品种已由上年的45个,今年增加至60个,增幅33%。在诸多重点品种中涌现出10个具有代表性的亮点品种,特别引人关注,现简要分析如下:
水蛭:为环节动物水蛭科蚂蟥、水蛭或柳叶蚂蟥的全体。具有破血逐瘀的功效。主要以野生水蛭供应市场,家养水蛭较少。药用价值很高,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等疾病,畅销国内外市场,年用水蛭逐年上升,近年已升至500吨左右,供需缺口逐年加大,拉升市价不断上涨,2010(下同)年淡水货价格为730~750元,到2011年(下同)价格已升至740~800元,最高时曾达到900元左右。进入2012年(下同)价格居高不下,1月继续上涨至750~850元。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除药用外,还大量供应食用市场。由于野生资源日趋枯竭,家养蝎发展滞后,两类产品产不足需,供需矛盾尖锐,缺口连年加大,价格连年大幅上涨,清水干蝎由1420~1500元,上涨至1500~1700元,今年再涨至1550~1750元;盐水干蝎由850~900元,上涨至900~920元,今年再涨至950~1000元;活蝎由440~450元,上涨至500~510元,之后又上涨至550~750元,三类产品价格平均上涨10%左右。
梅花鹿茸:为鹿科动物梅花鹿或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密生茸毛的幼角。具有壮肾阳、益精血、强筋骨、调充任、托疮毒等功效。以人工饲养梅花鹿茸供药用、食用和酒用等,年用量在逐年增加。前些年人工养鹿风行大江南北,由于市场严重过剩,滞销价低,养鹿业一蹶不振,导致梅花鹿茸存栏数逐年减少,但医药市场及出口鹿茸继续增加,加之养鹿成本提高,市价开始上涨,2010年二杠一等价格由4000~5000元,上涨至5300~5500元,上年又涨至6400~7000元,今年再升至6600~7200元。
蕲蛇:为蝰科蝮蛇五步蛇(尖吻蝮)去除内脏的干燥体,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等功效,供应市场绝大部分为野生品,少见家养蛇。由于多年连续不断地捕杀,和蕲蛇生长环境改变,主产区野生蛇资源日趋濒危,产量降至历史低点,而人工养蛇发展缓慢,市场供应大有“断炊”之势,导致价格连年大幅上涨,由1200~1300元上涨至1600~1700元,之后又涨至1700~1800元,2012年已涨至2000~2300元。
乌蛇: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除去内脏的全体。其功效与产销现状基本与蕲蛇等同。价格也在同步上涨,由80~120元上涨至150~160元,之后又涨至190~200元,今年已涨至190~220元。
水牛角:为牛科动物水牛的主角,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等功效,主产于华南、华东等省区。众多医药企业在生产安宫牛黄丸、牛黄清心丸等中成药时,多用水牛角替代犀牛角,用量逐年上升。但因南方耕田以机械化为主,不用或少用水牛耕田,致使养殖水牛的农户纷纷转业,导致水牛存栏数锐降90%左右。“物以稀为贵”,水牛角价格连年上涨,2009年为7~8元,2011年上涨至18~20元,2012年又涨至19~21元。
蝉蜕:为蝉科昆虫黑蚱羽化后的蜕壳,具有疏散风寒,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等功效。属药食两用品种,市场用量连年攀升,由于食品市场大量购进,挤占药用量,以及产区少人或无人捕捉加工,导致来货大量减少,减幅已逾70%,拉升价格逐年上扬,统货由85~95元,上涨至95~110元,之后又涨至100~115元;水洗货由125~140元,上涨至150~160元,之后又涨至160~165元。
桑螵蛸: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小刀螂或巨斧刀螂的卵鞘,具有固精缩尿,补肾助阳等功效。近几年由于主产地少人捕捉加工,入市量逐年下降,据估算,2011年入市量较正常年景减少50%以上,价格也在连年上涨,棉螵蛸与铁螵蛸的价格分别由280~320元和300~330元,上涨至330~360元和340~360元,之后又分别上涨至335~370元和350~365元。
蜈蚣:为蜈蚣科动物少棘巨蜈蚣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等功效,以野生品供应市场,少有家养。野生资源越捕越少,加之受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产量连年下降,到2011年全国产量较世纪初锐减70%左右,价格不断上扬,大、中条价格由2009年的1.4~1.6元/条和1.1~1.2元/条,2010年分别上涨至1.8~1.9元和1.5~1.6元,2011年继续上涨至1.8~2元和1.6~1.7元,2012年已分别上涨至2.1和1.8元。
僵蚕:为蚕蛾科昆虫家蚕蛾的幼虫在未吐丝之前,因感染白僵菌而发病致死的干燥体。具有息风止痉、祛风止痛、化痰散结等功效。主要分布江、浙、川等养蚕区。近年,我国养蚕规模缩小,养蚕数量减少,同时产区加强科学养蚕,以及产区气候干燥,家蚕发病率大幅下降,僵蚕产量连续3年减少,产地供货量同步减少60%左右,带动价格连年上涨,四川与江苏的统货分别由65~70元和60~65元,上涨至75~80元和70~75元之后,继续上涨至110~115元和90~95元。
供需矛盾尖锐后市持续坚挺
我国动物类药材供需矛盾日趋尖锐,供需缺口逐年加大,短期不易缓解,供给短缺已成定局。多数品种价格上涨,部分品种价格居高不下,这将是动物类药材2012~2013年价格整体走势的展望。主要依据是:我国医药企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日新月异,新药、特药层出不穷,对动物类药材的依赖性提高,需求量、出口量将有增无减;我国政府大量出台有利民生的新政,扶持和保护中医药事业的稳步前进,各类治疗保健、预防等类用药不断增加,以及全民实行医疗保险等利好因素。但由于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从事采收加工药材的人群逐年减少,加之人工养殖动物类药材难度大、风险高、效益低,许多养殖户弃养,因此供需矛盾三五年内难以改变,市场需求的一增一减,供需缺口更加凸显,且日趋扩大。
据此,有业内资深人士建议:大力组织有关科研部门、大专院校、龙头企业、养殖场以及专业养殖合作社等,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开展科研攻关,因地制宜地扩大人工养殖市场急需的药用动物,形成科学养殖,规模养殖——这是解决动物类药材资源短缺和濒危的重要途径,也是唯一途径,如此坚持下去,既可增加农民收入,又可提高企业的效益,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有条件的地方不妨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