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社3月1日讯
推进公立医院改革是“十二五”医改重点突破目标之一,业内专家对记者表示,随着卫生部对“以药养医”弊病再次祭出利器以及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深入,医院大处方、大检查、过度医疗的现象有望减少,药品需求将实现“软着陆”,部分医药企业或将因之承压。
医院“节流”动力增强
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刘克军对记者表示,医保市场占据药品市场很大一部分,支付方式的改革可能对药品需求带来一定冲击。
据介绍,医保控费从紧后,医院面临的压力也将加大,医院节约成本动力增强,在医保按总额或按病种等支付方式的控制下,如果节约成本医院可能获得盈余,如果超支,院方需承担超出的部分,从这个角度而言,对药品需求将有一定冲击。但由于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刚刚起步,目前还无法预测具体的影响规模。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教授肖永红对记者表示,随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对临床用药的规范,预计药品需求将面临一定压缩。据介绍,酝酿已久的《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也将于近期发布,与征求意见稿相比没有出现太大变动,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将进一步规范。
记者了解到,卫生部目前正在北京大力推进DRGs给付模式试点,该模式有望获得进一步推广。该模式根据病人的年龄、性别、住院天数、临床诊断等因素把病人分入108个试行组,然后决定应该给医院多少补偿。据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院长王杉介绍,应用DRGs给付模式后,随着医疗质量评价、监测保障系统的建立,医院将试行与收支结余脱钩的绩效奖励措施,消除因逐利行为导致患者医疗费用增长或质量下降,从而减少大处方、大检查等“以药养医”的痼疾。
高价药或受较大冲击
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有关专家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在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后,伴随“以药养医”的化解以及临床用药的规范,辅助性用药尤其是疗效不确定的药品使用将大幅下降。如果没有明显的效果差异,高价药需求将受到较大冲击。
该人士表示,2011年我国医疗卫生总支出超过6000亿,比2010年增长32.5%,如果要破除“以药养医”,政府医疗卫生投入必将加大,这会引起各级政府财政压力的加重,因此未来药品流通环节的不合理利润空间也可能会减小,药品价格“虚高”的现象有望减少。
新医改启动以来,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多次联合推进药品价格的合理调整,并控制药品流通环节差价率。业内人士认为,未来随着医保控费从紧和支付方式改革的推进,高价药市场份额难免会受到一定挤压,药品市场有望向规模大、品牌效益高的企业集中。
针对外资药物受到的影响,国际医药健康咨询服务公司IMS有关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预计“十二五”医改的深化以及“以药养医”的破除可能对外资药品产生影响,但目前仍无法全面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