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资讯分类 切换频道

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应突出自身优势

1970-01-01 08:33250wang中国医药报

  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源自西方国家,主要保护对象是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从经典的知识产权保护角度看,传统知识已处于公有领域,属于人人都可自由使用的对象。中医药属于传统医学,但又有别于上述传统知识的概念。中医药需要知识产权保护,但现行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却很难对其形成完全的保护。那么,在现行制度下,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路子该怎么走?

  用好现有的保护形式

  以岭医药研究院院长田书彦表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关键是如何用好专利、商标、商业秘密、行政保护等现有的保护形式,而不是谋求新的保护方法。不同类型的中药企业可以采用不同的保护方式。

  一些企业致力于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机理研究。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药政产权部副经理林挺认为,这是利用西药理论研究中药,此类企业在应用专利保护自己的成果方面相对容易。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尤金花介绍说,可以对中药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申请专利,也可以对新作用机理的研发方法申请专利。田书彦补充说,作用机理的研究如果有产业化意义,应及时转化成产品并进行保护。

  林挺表示,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如果在栽培方法、炮制方法方面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实用性,也可以申请发明专利。另外,由于中药材讲究产地,不同的产地产出的同一种药材药效千差万别,可以通过注册产地商标,宣传和保护产地品牌。

  中药的一个特点是很多产品以传统经验方为依据,而这些方子大多是公开的。尤金花认为,传统经验方多是复方,对它的有效保护只能是在开发成新药后采取申请中药保护品种的方式。此外,应该保护这些方子。林挺介绍说,方子虽然是公开的,但对于生产工艺、质量标准、适应证等未公开的方法均可申报发明专利。田书彦则表示,保护的基础是创新,如果能对传统知识加以创新,仍可以获得核心竞争力。以岭医药集团董事长吴以岭的络病理论就是对传统中医理论的创新,基于此开发的产品是其他企业难以复制的。

  知识产权保护为创新护航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林挺表示,当企业达到一定规模、品牌达到一定知名度后,知识产权保护就成了为其发展护航的有利武器??不管是以商标形式还是以专利、版权的形式。创新和研发投入应该依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过多或过少的投入都不利于企业发展。

  田书彦将市场比作战场,将产品比作弹药和武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是其他企业无法复制的新型武器,而建立在理论创新基础上的研发成果就是威力无比的“核武器”。以岭医药自创建以来一直坚持“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龙头”,每年拿出营业额的5%作为研发费用,为市场开拓提供源源不断的“武器”和“弹药”。

  为保护企业创新成果,尤金花建议:一是加强宣传和引导,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强化技术人员保密和反窃取安全教育,尤其需要加强学术带头人、项目负责人、参加涉外学术交流会议及网上资料管理人员的防范意识,并采取不同形式,进行不同内容与案例的安全防范培训;二是建立专门的保密制度,采取有偿及有时间限制的保密方式不失为可行的方法。目前还没有非常适合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方式,对疗效显著的中药方最简单有效的保护方式是企业自己保密或申报国家技术秘密,这是目前最普遍的方式。

  一些中医院有自己研制的供内部使用的制剂,疗效很好,能否将它们开发成新药,拓展市场?田书彦表示,药品研发风险巨大,而且要考虑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投入能力,因此研发什么产品,何时以及如何研发,需要经过大量的调研与市场分析才能得出结论。林挺表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不代表可以应用于实际生产,因为药品生产受到特殊管制,需要有药监部门的前置审批手续。如果中医院和中医有自己的独特的药品已经获得药监部门的前置审批手续,并且符合企业的发展战略,可与企业合作开发,实现工业化生产。

  中药知识产权的国际突围

  在我国对中药知识产权保护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时,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却大力开发中药并申报专利。例如,日本无偿商业化开发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并申请了很多专利,使日本汉方制剂工业蓬勃发展起来。源自中国的中药却在为他国谋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尴尬。

  尤金花认为,现阶段的补救措施主要应针对我国的优势资源展开,即地理标志和基因资源,保护好这两种资源是我国中药在知识产权国际竞争中突围的关键。其中,基因资源保护尚无法可依,亟待国家立法保护,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已经立法。我国已出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WTO也认可这种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中药很讲究道地性,历史越久越好,原产地正宗出品更好,而接受保护的产品应该是民族医药精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意义在于,它既是一个地理和质量标志,又是一种独特的知识产权保护形式,代表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是国家对具有独特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产品实施的保障和监督,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担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属于终身保护,没有期限限制,再加上商标、专利、行政保护可形成全方位的立体保护。

  田书彦认为,日本和韩国对中药的研究在某些方面超过了我国,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该从自身的优势出发,从中医药发展规律研究入手,在中医研究创新的基础上开发出更好的新药,同时对其实行全方位保护,为中国乃至世界提供更好的中医药产品。这不是一家企业能做到的,需要国家对中医药行业的重视和加大投入,从而使我国中医药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链接

  据有关方面不完全统计,我国中药因专利流失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40亿美元。中药专利的流失重创了我国中药业的发展,却“成就”了那些专搭专利“便车”的外国公司。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随着我国市场的逐步开放,如何保护中药的知识产权已经成为攸关我国中药业“性命”的头等大事。

  有媒体报道:近几年来,已有来自国外的数十个植物药在中国注册成功,而我国却鲜有植物药品种在海外正式注册。

  众所周知,医药的知识产权几乎等于产品进入市场并且拿到高额利润的“通行证”。然而,现在大约90%以上的中药都没有申请专利。究其原因,第一,很多中药都来自于动植物,在提倡全球环保的背景下,其专利是很难申请到的;第二,中药大多是来自民间的复方药,缺乏足够的临床试验数据,很难证明中药中具体的成分起到的具体作用,也就是说没有具体的药理分析,这在获得政府审批和申请专利时将面临极高的门槛;第三,许多中药没有标准,而标准化正是中药取得专利、打入国际市场所必须面临的问题;第四,很多中医药的知识都是作为秘密存在的,比如秘方之类,为了保留这些“祖传秘方”,一些企业和个人不愿意去申请知识产权保护。然而,从法律角度来说,没有专利保护,仿制也就完全是一种合法的行为。

  有业内人士提出,针对中药的特点,应为中药构建一个知识产权保护网,包括专利、商业秘密、商标、中药材原产地名称、厂商名称、域名、著作权等,并结合行政保护,如新药保护、中药品种保护等,对中药知识产权进行交叉保护。
 

举报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对于移动医疗,你最大的忧虑和恐惧是什么?
目前,移动医疗发展还非常初期,但是这个领域异常火热,中美都是如此。对于这个初期市场,我们有很多迷惑,但很少有人愿意公开谈

0评论2015-08-141890

“医疗健康+互联网”:强调以需求为导向
8月6日,在苏州召开的2015中国卫生信息技术交流大会暨两岸四地电子健康论坛上,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信息中心主任、中国卫生信息学

0评论2015-08-142947

“互联网+医疗”如何改变就医
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未来医院、微医伴随着这些层出不穷的新概念的出现,互联网+医疗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就医模式,开始潜移默化地

0评论2015-08-141858

医药B2B药品终端网获千万融资
继5月获得2700万元A轮融资后,药品交易B2B平台药品终端网完成数千万级别A+轮融资,领投者为纪源资本。连续两笔融资让药品终端网

0评论2015-08-142156

医药触网:跟风还是协同?
医药O2O最终将形成以融合为趋势,以体验为圆心的内核,在此之前还将经历激烈的肉搏。  中国平安旗下的O2O健康平台平安好医生与

0评论2015-08-142627

互联网+医疗:从外部颠覆到里应外合
互联网+和医疗分别是时下最为火爆的概念,一旦入手便会身价倍增。而当这两者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又会预示着怎样的前景?互联网+医

0评论2015-08-143123

互联网医疗在中国的路径依赖
囿于中国的医疗体制,建构于其上的互联网医疗有着较强的路径依赖。这一路径依赖使得互联网医疗日益自我强化原有的发展逻辑,最终

0评论2015-06-031327

中国式医疗器械销售模式面临转变?
据路透社报道,德国巨头西门子公司及其经销商,通过免费提供医疗器材的方式,换取医院在此器材上独家使用西门子公司开发的化学试

0评论2015-06-03336

互联网+传统医药未来可以超乎想象
在广东,一家又一家的传统医疗、医药企业正在悄无声息地开始尝试互联网+。  传统的高大上医疗机构触网了,静坐在电脑前就能享

0评论2015-06-031289

药店O2O模式下欲造微信营销小时代
目前,中国网上药品零售交易额达到40多亿元,这一数字是2012年的两倍之多。如何能在移动互联网销售中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已经成

0评论2015-06-0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