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冬虫夏草市场调查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30

 青海冬虫夏草市场调查之一长在高原,名扬世界

  有“软黄金”美誉的冬虫夏草,生长于海拔35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地区,因其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具有神奇功效,能提高人体免疫力,深受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

  虽然冬虫夏草是我省的珍贵资源,但面,还处在较低的阶段。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青藏铁路的开通,青海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以冬虫夏草为代表的旅游品牌将是提升青海知名度的法宝。

  冬虫夏草的品牌危机

  生物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除青藏高原外,新疆、东北等地亦有冬虫夏草产出,种类多达数百种,但由于真菌寄生物的差异,真正可以冠名为冬虫夏草的只有青藏高原产出的冬虫夏草,而其他地区的只能称之为虫草。

  由于青海冬虫夏草的特殊性,从上世纪70年代至2007年,价格一路暴涨。据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介绍,早在上世纪70年代,上等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为每公斤21元,到2007年,青海冬虫夏草的价格达到了巅峰,其中800根级的价格每公斤高达20万元。2008年后,冬虫夏草市场基本趋于理性,但即便如此,现在每公斤冬虫夏草还是保持在18万元至20万元之间。

  就是在这样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由于销售渠道、经营消费环境比较混乱,个别商家唯利是图,制售假冒伪劣冬虫夏草产品,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和青海冬虫夏草的声誉。拉加才旦说,协会在市场调查时,发现省内一些冬虫夏草经营商店及一些旅游景点出售的青海冬虫夏草根本不是青海产的,而是一些外地产的冬虫夏草,一般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端倪。中央电视台《消费主张》的记者,曾经来到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地之一青海实地采访,曝光了各种各样的掺假、造假手段。

  2007年9月,为打击一些不法生产商和经销商的制假行为,青海省发布冬虫夏草地方标准,规定:在冬虫夏草的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硫黄熏制等化学方法处理产品,不得添加防腐剂,不得注入、夹杂金属或重金属类物质,不得采取在子座上夹杂水泥等影响产品性能、重量或颜色的任何异物。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冬虫夏草的造假。

  “青海市场上出现大量的假冒冬虫夏草,使得青海冬虫夏草遭遇了品牌危机。”拉加才旦不无担忧地说,“所以,市场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整顿和规范冬虫夏草市场秩序,对掺杂使假等行为予以严厉查处,树立产业形象,维护我省冬虫夏草信誉。另外,青海的冬虫夏草不能简单地用供给和需求来决定好坏,而要注重品牌建设,通过品牌整合,打造强势的冬虫夏草品牌,从而拉动青海区域经济的发展。在品牌成熟后,商人可以获得更高的产品附加值,消费者可以得到质量有保证的优质商品,青海冬虫夏草的名气才能越来越大!”

  冬虫夏草:60%出自青海

  目前,我国冬虫夏草的产量已经上升到每年200吨左右,其中,60%的冬虫夏草出自青海。但是长期以来松散式的经营模式、落后的交易方式和管理水平,不仅严重扰乱了市场,也制约着冬虫夏草产业的健康发展。

  以前,西宁冬虫夏草交易集中地主要以勤奋巷为主,勤奋巷紧靠西宁火车站、西宁汽车站的一条小巷,以前依托区位优势逐渐形成了西宁、青海乃至西北地区的冬虫夏草集中地。勤奋巷反映着青海省冬虫夏草的交易情况,但是随着青海经济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以前分布零星店铺式的冬虫夏草销售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目前市场发展需求。另外,假冒伪劣冬虫夏草充斥市场,使青海冬虫夏草形象在外界大打折扣。

  如何打破冬虫夏草市场发展的瓶颈?建设一处上档次、有规模的现代化交易中心,打造地方名贵土特产品牌,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以冬虫夏草为代表的高原动植物资源走向国际市场,已经势在必行!

  2009年6月,青海新千国际冬虫夏草大世界在西宁建成并开业。新落成的这一冬虫夏草交易中心总投资1.2亿元,总建筑面积3万平方米。它集冬虫夏草交易、冬虫夏草检测、冬虫夏草等级评定、冬虫夏草统一标志及统一包装为一体,是目前我国建成的一个高效、规范、诚信、安全和文明交易冬虫夏草最理想的场所之一。

  2010年6月,青海玖鹰冬虫夏草交易中心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营。青海玖鹰冬虫夏草交易中心投资7.1亿元,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可提供1072个固定交易店铺,内设银行、担保公司、工商、税务、检测检疫、特快物流和信息中心等综合市场服务监管机构。

  青海新千国际冬虫夏草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赵锦文认为,这两个交易中心的建立,对于提升冬虫夏草的利用价值和经济效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范冬虫夏草贸易市场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们是政府整顿、引导、规范冬虫夏草市场与企业参与联合打造的商业旺地。如此,也使西宁市城东区成为全国最大的、市场最规范的、最集中的,名副其实的冬虫夏草集散中心,必将使青海冬虫夏草品牌走出青海,走向全国,面向世界。

  冬虫夏草形成产业

  自明代开始,青海冬虫夏草就在国际市场上享有极高声誉,冬虫夏草多销往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在冬虫夏草功效不断发掘的背景下,冬虫夏草的采挖量和价格不断攀升,并赢得了“软黄金”的美誉,冬虫夏草也成为我省主产区经济发展和农牧民群众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省草原面积近6亿亩,大多属于高寒草甸,是冬虫夏草生长的绝佳地区,玉树、果洛、海南、黄南等牧区都有分布,尤其是玉树地区的冬虫夏草以色泽褐黄、肉质肥厚、菌麻短而粗壮,质量好而最为出名。因此,民间有“中国冬虫夏草看青海,青海冬虫夏草看玉树”之说。对此,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透露,目前我省经营冬虫夏草的公司和个人有3000多个,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我省冬虫夏草年交易额约80亿元人民币,产品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我省已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冬虫夏草第一省”。如今,冬虫夏草已成为我省旅游商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我省对外交流的特色名片。2010年,“青海冬虫夏草”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支持和发展我省中藏药产业,土特产品品牌保护起到重要作用。

  随着大美青海的声名远播,青海的旅游业蓬勃发展,以冬虫夏草为主的旅游品牌产品将是提升青海知名度的法宝。经过多年的韬光养晦,冬虫夏草产业已经成为了青海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通过市场规范、产品质量、特色包装、产品品牌的对外大力宣传等措施后,今后,我省还将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全省冬虫夏草资源家底,包括冬虫夏草的种类、分布区、蕴藏量和市场变化等信息,为冬虫夏草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打好基础。

 青海冬虫夏草市场调查之二冬虫夏草的经济之变

  生长在青藏高原上的冬虫夏草,是大自然赐予的灵物,它不仅有神奇的医疗保健功效,也给青海人民带来了巨大的财富。青海省所产冬虫夏草的产量和质量都位居全国之首,青海已发展成为全国冬虫夏草的主要集散地。在大自然赋予我们量大、质优的冬虫夏草的同时,我省的冬虫夏草通过产品多元化和产业化的经营,逐步走上更为广阔的发展之路。
  
  天赐“仙草”于高原

  冬虫夏草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传统医药中的王者,其药用价值、滋补作用位居滋补品之首。从古至今,有七十多部医著将冬虫夏草推崇为“千年国药”“药中之王”。《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记载,冬虫夏草功能与主治:补肺益肾、止血、化痰。其广泛用于久咳虚喘、痨嗽咳血、阳痿遗精、腰膝酸痛的治疗和滋补。

  青海是冬虫夏草的主产区,不仅产量居首(年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而且质量也最好。

  近些年来,随着我省冬虫夏草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声名远播,青海省成为全国冬虫夏草的主要集散地。冬虫夏草由于其严格的寄生性和特殊的地理环境,资源稀少。这几年,人们对冬虫夏草的需求量急剧上升,冬虫夏草的市场前景十分看好。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说:“我省产的冬虫夏草相当一部分都用于出口,不仅销往全国各地,还远销欧美、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这一批冬虫夏草据保守估算每年也在80吨以上。”

  由于冬虫夏草的神奇功效,顾客趋之若鹜,销售冬虫夏草的店铺分布在西宁市的大街小巷,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拉动了西宁旅游业的发展。

  青海人,因草致富

  在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有一家以鲍氏命名的虫草店,在冬虫夏草销售行业提起鲍氏家族,没有几人是不知道的。鲍顺春是以公司形式专营冬虫夏草的我省第一人,弟弟、侄子等多人也都先后从事冬虫夏草经营,不仅在青海有数家公司,更把生意做到了北京、广州等地。鲍顺春向记者讲述起了他几十年做冬虫夏草生意的历程。

  鲍顺春的老家在青海半农半牧区,十分贫穷,家里竭尽所能供他上学,他也不负众望,成为他们鲍家第一个走出大山的人,而这正是借助冬虫夏草之力。1985年,鲍顺春开始接触冬虫夏草,那时他的身份是海南藏族自治州外贸公司的负责人。鲍顺春说,那时的人们对青海的冬虫夏草并不认可,冬虫夏草的价格很低,而且销路并不好。

  鲍顺春说,当时每人每天挖百十根冬虫夏草很正常,但是,零售的冬虫夏草每根才一块钱。现在,挖冬虫夏草的人多了,可是由于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受到了全球气候变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冬虫夏草的产量却低了,同时冬虫夏草的价格却涨了上百倍。

  虽然冬虫夏草价格暴涨,但是冬虫夏草市场却没有因为如此昂贵的价格而冰冷。鲍顺春说:“消费市场的迅速膨胀,是冬虫夏草价格连年上涨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便价格如此昂贵,吃冬虫夏草的人却越来越多,冬虫夏草依然供不应求。”在这种情况下,冬虫夏草成为一种奢侈品,受到一些人的青睐,这种情形促使一些人跟风消费,于是形成了冬虫夏草市场今天的繁荣。

  谈起青海冬虫夏草市场的消费群体,拉加才旦说:“冬虫夏草的消费者大都是外地人,但这些年我们青海人的购买量也在逐年提高。在消费群体中,一部分人是自己食用,但是这一部分人都以购买品质和个头一般的冬虫夏草为主。也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用于送礼,冬虫夏草已成为一种高档礼品。所以,每年的冬虫夏草市场在节日前后,像春节、端午、中秋、国庆等都会迎来一段成交量的高潮。”

  据鲍顺春介绍,我省冬虫夏草地方标准分为7级,以500克为计重单位,小于或等于1000根为特优一级品;10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300根为特优二级品;13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600根为特级品;16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1900根为一级品;19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200根为二级品;22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2500根为三级品;2500根以上、小于或等于4000根为四级品。鲍顺春说,虽然分为不同级别,但数量差别十分微小,再加上交易双方在评定级别时均为眼力评估,就可能存在级别上的分歧。而各个级别之间的差价有一两万元之高,这也为不法商贩提供了可乘之机。

  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占地3万平方米,共有三十多家经营户在这里从事冬虫夏草交易。但是,新千国际虫草大世界并不是西宁市最大的冬虫夏草专营市场。在西宁市沿街的土特产商店,多有冬虫夏草出售,还有不少经销商采取的是沿街销售的传统经营方式,谈及西宁每年的冬虫夏草销售量,一位业内人士这样说:“销量可观。”

  是产业,也是“名片”

  拉加才旦说:“冬虫夏草的价格在短短几十年内,一路飙升,由上世纪60年代的每斤几块钱,到21世纪初每斤也只有三千多元,但到了2007年,冬虫夏草价格急剧上涨,这一年的平均价位高达每公斤二十万元。”

  青海冬虫夏草的名声越来越响亮,冬虫夏草越来越值钱。看着逐年上涨的行情,冬虫夏草已成为一条致富的光明大道,大批人进入冬虫夏草的采挖、贸易中。同时,随着人们对冬虫夏草认知的提高,对其功效的认可度也在上升,市场的需求量迅速膨胀,立刻形成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冬虫夏草产业的繁荣,不仅让青海又有了一张“金名片”,同时,也解决了青海十几万人的就业问题,而买卖虫草更成为许多人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鲍顺春说:“近三十年最大的变化就是随着冬虫夏草价格的大幅上涨,经营群体的规模也迅速扩张,但是,冬虫夏草的产量却有下降的趋势。”显然,冬虫夏草的贸易不能仅仅停留在几乎不经任何加工的初始贸易上。而且,冬虫夏草这种天然的资源在庞大的市场需求下显得格外稀缺,加上政府从保护生态环境方面考虑,控制天然冬虫夏草的采挖,资源更加紧缺,而国内外采用冬虫夏草为原料的药品、保健品企业也将无法承受原料匮乏,成本大幅上升后的压力。此时,冬虫夏草的发展急需另觅蹊径。

  20世纪80年代至今,全国先后有六十多个科研单位和数千人对冬虫夏草人工培育作了大量研究、实验和探索,全省已有多家企业对菌丝体制剂进行了规模化生产。拉加才旦说:“人工发酵培养的虫草菌丝体的附属产品作为制剂,可直接用于临床治疗,作为原料也可广泛用于医药、保健品、饮料和食品行业,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拉加才旦说,若能构筑一条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高层次冬虫夏草经济链条,冬虫夏草经济将会成为区域经济中新的经济增长点。

  青海冬虫夏草市场调查之三不可复制的珍贵资源

  每到冬虫夏草成熟的五六月份,大量人员涌入青海省冬虫夏草产地,滥采乱挖。这种“掠夺式”的采挖,不仅影响了草原生态环境,更对冬虫夏草资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加之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雪线上升,影响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致使其产量逐年下滑。那么,怎样保护冬虫夏草资源,促进青海冬虫夏草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了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冬虫夏草是分布在海拔3500米至5000米之间高寒草甸中一种特有的珍稀生物。它是蝙蝠蛾属幼虫被虫草菌寄生浸染后形成的虫、菌结合体,是我国特产的名贵中药材之一,与野生人参、鹿茸并称为中国三大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核心分布地带处于长江、黄河、澜沧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江源头的高寒草甸。

  保护冬虫夏草,我们在行动

  前两年,中科院组织的一项实地考察结果显示,被称为“软黄金”的冬虫夏草在主产区,大部分地区冬虫夏草的产量不到25年前的10%,原分布密集区40%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生长冬虫夏草。同样的数据显示,上世纪70年代,在青藏高原,曾经有过1平方米挖出102根冬虫夏草的记录。可到了今天,别说1平方米,就是在几十、甚至上百平方米的草甸内,有时也很难觅到1根冬虫夏草。上世纪50年代,我国冬虫夏草的年产量曾经在200吨以上,60年代初为150多吨,而到了90年代则下降到100吨左右。

  冬虫夏草作为宝贵的中药资源,重视对它的保护和开发,寻求通过人为干预促进其生存繁衍的新途径,实现冬虫夏草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当务之急。所以,现在已经到了高度重视冬虫夏草资源保护和科学利用的时候了。

  近些年,省政府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导农牧民有序开发、合理采挖冬虫夏草,使之形成良性循环。2004年出台了《青海省冬虫夏草采集管理暂行办法》,之后又颁布了《青海省冬虫夏草采挖技术规程》地方标准,规定了采集地区、采集工具、采集方法及采集总量等。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冬虫夏草的珍稀资源。青海省冬虫夏草协会会长拉加才旦介绍,我省近年来还不断增加草原保护建设的投入,组织实施了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等多项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这也有效保护了虫草资源,取得了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更利好的消息是,2011年11月1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建立青海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而且,今年,我省就要启动三江源国家生态保护综合试验区建设,这个要以草原植被保护和恢复为重点,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实施好草原管护、草畜平衡等各项生态保护工程的伟大实践,必将使青海各族人民与碧水青山相依,也为青海冬虫夏草资源的保护带来了良机。

  大面积人工繁育尚需时日

  如今,人参、鹿茸已经能人工大规模生产繁育了,那么,冬虫夏草能不能也大面积人工繁育呢?

  2000年,青海大学畜牧兽医科学院历经30年,在实验室内成功获得了全人工培养的冬虫夏草僵虫,并长出了有子座的个体,成功培养出世界上第一根真正意义上的无土人工冬虫夏草。虽然科研人员只培育出一根冬虫夏草,但它证明了冬虫夏草有可能实现人工培育。同时,也表明我省在人工培育冬虫夏草方面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我省冬虫夏草研究工作,目前已经掌握了在无土条件下“虫”的人工饲养技术,摸索出了一套“草”的培养方法,初步掌握了虫草菌对虫草蝙蝠蛾幼虫的浸染技术,为进一步开发青海省冬虫夏草资源奠定了理论基础。但是由于受环境条件的制约和实验设备落后的影响,部分实验数据无法测定。因此,对冬虫夏草形成的机理及生态特性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不够。另外,还有虫草寄主昆虫的人工驯化问题、虫草菌入侵虫草寄主幼虫的机理以及子座原基的分化条件等世界性难题尚需破解。所以,冬虫夏草脱离实验室环境实现工业化生产或大田种植,在技术方面仍存在很多问题。

  关于技术方面的难题,我省著名的冬虫夏草研究专家沈南英教授给记者举了一个有趣的例子。他说,蝙蝠蛾幼虫特别爱“掐架”,只要是两条虫子狭路相逢,肯定要斗上几个回合,最后是勇者胜。蝙蝠蛾幼虫的这个习性,使得成群饲养它们几乎不可能,这与万千条蚕都能和平共处比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同时,蝙蝠蛾幼虫对气温的要求也很苛刻,如果高于它所生存的温度,虫子就很难存活。这对大面积饲养,造成很大的麻烦。

  冬虫夏草期待“良性循环”

  提起冬虫夏草,就不能不提到沈南英这个名字。1980年,正是沈南英教授在全世界第一个分离出并证明中国被毛孢是唯一的中国冬虫夏草菌种;1983年,他又在模拟冬虫夏草自然生态条件下,让冬虫夏草菌种的子座芽发育,长成子座,并弹射出与天然冬虫夏草一样的子囊孢子,成功完成了冬虫夏草菌种的生物学鉴定,即冬虫夏草无性型到有性型的生物学世代循环。这对之后的冬虫夏草产业化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他一直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冬虫夏草第一人”。

  由于滥采乱挖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担心冬虫夏草的寄主蝙蝠蛾有一天会消失。对此,沈南英教授很乐观,他说,在玉树的一个点上,他1966年去过,1986年也去过,时隔20年,发现仍然有冬虫夏草长出,这说明冬虫夏草就是可再生资源,只要生长环境不变,它就不可能绝迹。

  沈南英教授说,现在医学界提出“向深海要药,向高原要药”的口号,作为生长在高原的“仙草”冬虫夏草,其活性成分是很多动植物所没有的。而且,全世界的虫草有五百多种,但可以做药的寥寥(有的甚至还有毒),所以它神奇就神奇在这里。

  沈南英教授说,冬虫夏草的生长周期为3年至5年,由于它的孢子散落得比较集中,使得冬虫夏草的分布相对集中,有时一平方米生长着十多根虫草。如果在一个地方频繁采挖,就破坏了冬虫夏草的生长环境,使其难以繁衍后代,个体数量自然急剧下降。所以,冬虫夏草绝不能全部挖尽,必须留一些作种,以利于来年生长。

  沈南英教授在上世纪80年代就考虑过虫草资源的保护问题,并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效果非常好。根据几十年研究冬虫夏草的经验,沈南英教授介绍了一种行之有效的资源保护方法:像休渔那样,实行“休虫”制度。就是今年在这一片采挖,那一片休养,第二年互换。这样,不仅保证了孢子菌和寄主的数量,也保证了它们的安全繁衍,整个冬虫夏草的生长因此进入良性循环。(西海都市报  作者:张平唐楠)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