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藏那曲冬虫夏草》在冬虫夏草的产地那曲颁布,表明冬虫夏草市场混乱的现象已经引起当地质监部门的重视。但是,缺乏统一的标准和市场,仍然让冬虫夏草的层层经销商如同“瞎子摸象”。
最近,冬虫夏草在一些地方被卖到每千克70万元,而且市场混乱,假货泛滥。为此,冬虫夏草的产地纷纷出台地方标准,借以规范流通。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行业销售主要凭经验,这种标准也只是经验的总结,对业内流通影响不大。
2007年9月,冬虫夏草的主要产地之一青海最先发布了地方标准。当地质监部门规定,在冬虫夏草的加工过程中,不得使用硫磺熏制等方法处理,不得添加防腐剂,不得注入、裹杂金属或重金属类物质,不得在子座上裹杂水泥等可能影响产品性能、重量或颜色的异物。
拉萨那曲出台了冬虫夏草地方标准后,那曲市质量监督局负责标准的范先生表示,标准主要是根据当地冬虫夏草的特点来制订的,制订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规定价格,而是为了保护当地冬虫夏草品牌,保护从事这一产业的当地老百姓的正常收入。
“我们为冬虫夏草规定了防伪标识,规定了地方标识,因为那曲的冬虫夏草部分出口新、马、泰,因此原产地保护标识可以防止市场上混乱现象发生,保证本地企业的利益。”范先生说。
不过,行业内人士对产地地方政府制订的标准并不看好。“标准只是官面上的东西,我们做了十几年了,知道中药材鉴定只能靠经验,”青海的虫草经销商马有军说,“十几年中,没有听说经销商为药材品质问题打过官司,进的货对不对是能力的事,错了只能自认倒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