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渭源:灵活发展中药材产业

   1970-01-01 健康生态场健康生态场110

   从扩大种植规模到标准化建设,从抓市场流通到外贸出口,从抓质量到打造名牌,走出一条“规划先行——信息共享——打响品牌”的发展新路子

   甘肃渭源:灵活发展中药材产业
 
   规划先行绘蓝图

  行走在六月的渭水源头,放眼望去,一块块田地里,当归株株挺拔,党参行行翠绿,红芪竞妖娆,黄芪比绿裳。尽管受到近期干旱的影响,但在当地药农的精心侍弄下,21万亩中药材正在茁壮生长。

  产业提前规划,才能形成一个产业集群和产业链条。渭源县委、县政府以“规划先行”理念,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大中药材产业规模,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县里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和“稳定种植规模、加快GAP种植、发展加工企业、提升产品质量”的思路,通过中药材现状的分析和市场需求力的调研,组织编制了《渭源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08-2012)初稿,明确了优质中药材种植、物流仓储、市场信息、质量检测、加工运销、科研推广等建设任务。

  在产业发展规划的引领下,该县因地制宜,逐渐形成了“南归、北参、川芪”的产业布局。即以会川为中心,辐射祁家庙、田家河等乡镇的南部当归种植区;以新寨为中心,辐射北寨、大安、秦祁等乡镇的北部党参种植区;以莲峰为中心,辐射路园、清源等乡镇的川沿黄(红)芪种植区。

  目前,全县每年种植各类中药材面积稳定在21万亩左右,占耕地总面积的25%,年产干药量达4万吨左右,总产值达5亿多元。农民从中药材产业中获得的收益占人均纯收入的25%左右。

  该县与兰州中和、四川金易、安徽亳州永刚公司等携手合作,目前已引进永刚公司与会川金滩园区签订1500万元的加工合同,到位资金800万元。

  搭建平台享信息

  回忆起20多年前卖药材的艰辛,药农感慨颇多:“一斤干党参几毛钱,不但赚不来本钱,还倒赔不少。那时都是吃了信息匮乏的亏。现在可好了,信息上了网,票子自然来。”

  县中药材办公室积极衔接,争取到由中华全国工商联合会、中国民生银行给予资助的全国农产品应急销售免费广告,并正在积极争取“沱牌曲酒全国农产品深加工招商项目”免费广告,实现中药材广告宣传在中央电视台农业频道播出。与此同时,建立渭源县中药材产业网,与渭源县政府网站联袂构成了信息发布平台,随时收集和发布中药材产业信息,使众多中药材经营者做到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全方位提升渭源中药材的知名度。

  “如今上网真奇妙,相隔千里一线聊;药材信息在网页,鼠标一点生意到。”受经济危机影响,药材生意特别难做,渭源农民凭借信息网络,让“生意经”越念越灵活。莲峰镇李建明做当归、党参和红芪等中药材生意,以前,这些名贵中药材都是坐等药商上门收购,可从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以来,就基本上没来过外地客商。信息发布到网上不久,一家浙江的药企电话联系到老李,谈妥了价钱,又答应“款到交货”的条件后,十吨当归迅速装车发往浙江金华。就这样,老李在当地药材生意已经普遍“入冬”的情况下,靠信息网络小赚了一笔。

  品牌引领亮名片

  规划是基础,信息是关键,品牌是保障。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农民一谈起中药材来,就像谈论自己辛苦养育的孩子。

  会川镇西关八社农民杨新华是一位戴了好几年“贫困帽”的农民。去年他家种了4亩当归,虽然当归价格不如以往好,但还是卖了7万多元,加上前几年的药材收入,全家过上了小康生活。种药材尝到甜头的他,信心十足,今年在侍弄好自家地里当归的情况下,又承包2亩地种上了当归。看着6亩长势喜人的当归,杨新华喜上眉梢,开始盘算起明年的种植计划。

  为了保护广大药材种植户和药材经营者的利益,提高中药材系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渭源县2003年、2005年申报通过了渭源白条党(参)原产地标记认证和渭源县无公害中药材(党参)产地认定,2006年被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与此同时,还引导龙头企业加大科研开发投入,培育自主品牌。现在,颜裕公司率先成为全市首家通过中药材饮片加工GMP认证的公司,田地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GMP饮片加工车间已完成主体工程,永安药材有限责任公司5000吨GMP饮片生产线建设项目也即将动工建设。渭源县中药材牌子越来越亮,中药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田文华 通讯员 侯晓波)
 

 
举报收藏 0打赏 0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商务合作  |  诚聘英才  |  关于我们  |  养生联盟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鲁ICP备130211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