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小车、电视电话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儿,电脑也被“请”进了农家。近年来,陇西县双泉乡农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都是中药材产业为农民带来的实惠。全乡种植黄芪、党参、板蓝根、关防风、银柴胡、黄芩、甘草等中药材品种达20多种,中药材总产量超过7500吨,总产值达30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多元。
近两年来,双泉乡紧紧抓住省市县扶持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机遇,按照“提升药材品质、发展道地药材、增加农民收入”的工作思路,引导鼓励群众积极探索和实践科技创新,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宜当地自然条件、顺应市场需求、增加群众收入的中药材发展之路——全膜标准化育苗、全面标准化种植。
该乡以无公害、标准化种植为目标,严格落实技术规范,实行标准化生产,提高和保证中药材内在品质和安全品质。按照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推广普及中药材标准化技术,狠抓农民科技培训,结合网上远程教育播放科教片和公司技术人员讲课相结合的方式,有计划地组织专家授课,对农户进行集中培训,使每一种植农户都有了一个标准化种植技术的“明白人”,做到“户户有规程、人人懂技术”。同时,全面推广中药材地膜育苗,经过近几年的试验示范,该县地膜育苗抗旱增产增收效果明显。
在田间管理工作中,技术人员对标准化种植示范点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全程监控管理。指导农户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要求,施足农家肥,合理密植。根据各类中药材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要求必须使用绿色低毒农药防治,不得喷施违禁农药、化肥,确保了中药材品质。全乡中药材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2万亩左右,占全乡耕地总面积的2/3以上,其中标准化种植约1.5万亩。近年来,该乡发挥示范带动效应,每年建有1000亩和500亩的黄芩等标准化种植示范点及100亩和50亩以上标准化育苗点。
该乡建立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格局,大力发展和扶持民间运销大户、经营能人和经纪人,使之成为开拓市场的主力军。为进一步完善委托生产、订单农业,实行产销合同制,用合同形式明确龙头企业与农户各自的权利、义务与违约责任,构建“市场 基地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组织形式。同时,加强教育引导,建立信用协议,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农户纳入市场化、法制化的轨道。今年,通过积极协调衔接,组织陇原中天公司等药材收购企业与农户签订订单合同,在药材收获后,全部按高于市场价10%的保护价进行收购,有效解决了农户销售的后顾之忧,保证了药农的效益。
经过多年的发展,全乡现有专业中药材协会组织2所、运销大户300多户,专门从事中药材加工、贩运的户数达500多家。(通讯员原富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