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优越的自然条件、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以宕昌当归、武都红芪、文县纹党参、礼县大黄、西和半夏等为主导的地产中药材已成为我市部分乡镇农民增收的新亮点,至今年上半年,全市中药材种植总面积累计达到94.2万亩———
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记者 杨丽君
201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92.13万亩,总产量达12.99万吨,总产值11.14亿元;今年上半年,全市又新发展中药材2.1万亩,累计达到94.2万亩……
近几年来,我市积极探索机制,切实保障药农利益、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同时提质量、做品牌、早规划,推动了全市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发展。
【立足优势】 依托资源规范种植
“天然药库”、“千年药乡”、“生物基因库”……一系列美誉,彰现出我市中药材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
据《陇南本草纲要》记载,我市共有药用动植物资源2492种、3856味。目前已开发利用的有550种,种植品种达80多种,常年收购的主要药材品种有150种,成为全省主要的药材生产基地。
自古以来,陇南是全国中药材优势产区,历来以“陇药”久负盛名,甘肃省五大名药“红芪、当归、大黄、党参、甘草”当中陇南就占前四大类,且均是优势独特道地主产区。
如何利用优势资源助农增收?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持总体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成效喜人。
如今,全市已形成了以礼县为中心的大黄、文县为中心的纹党参、西和县为中心的半夏、武都区为中心的红芪、宕昌哈达铺为中心的当归集中优势产区。
据悉,全市中药材适宜总面积约120万亩,2011年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92.13万亩,总产量达12.99万吨,总产值11.14亿元。
【确保质量】 提升产业经营水平
去年以来,我市在中药材质量检测站建设和标准化生产方面有了新进展。通过省上扶持,武都区、宕昌县各建成1个中药材质量检测站,目前两个县区的仪器设备已安装到位。
我市还加大科技培训,使药农对标准化和无公害生产技术越来越重视,中药材种植的良种率达到了78%以上。2011年,全市结合中药材标准化生产共举办培训班9期次,培训农民技术人员600多人次。
在实施科技攻关和财政扶持项目方面,我市实施了《陇南大黄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和《陇南纹党优良品种选育及推广》2个省级科技攻关项目以及4个市级项目,建成了90亩半夏种茎繁育基地、93亩穿龙薯蓣繁育基地,引进了15个中药材品种资源,并在全省率先开展野生中药材资源保护及集中驯化扩繁试验示范,并获得成功。
目前,我市已注册中药材商标16个;礼县大黄、文县纹党、西和半夏、武都红芪、宕昌党参、哈达铺当归等6味中草药已取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独一味胶囊获省级名牌产品称号。
【瞄准市场】 保障药农稳定增收
今年3月16日,记者来到宕昌县理川镇中药材交易市场,只见从理川下街至上街一公里长的市场上,来自内蒙古、青海、省内定西等地的客商云集这里,竞相选购党参苗,场面异常火爆。
据介绍,宕昌县总投资近亿元,占地130亩,有商铺面积达5万平方米的理川中药材交易市场和占地100亩的哈达铺大型中药材专业交易市场投入使用后,将有效辐射带动周围乡镇农户发展中药材生产,推进宕昌中药材产业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在制药企业精深加工方面,目前,甘肃独一味制药公司、甘肃佛仁制药公司、陇南明月公司、陇南远大公司、两当县兴源公司已获GMP认证;甘肃佛仁制药公司、文县中寨纹党代元公司为甘肃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已注册登记各类中药材专业合作社131家。
以康县阳坝天麻专业合作社为例,该合作社以天麻系列产品为主进行产业化开发,产品已成为中国商品条码系统成员,近年来研制的天麻切片等新产品,使康县天麻产品市场声誉不断提高,不少农户因此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