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秋风,天空恍如打翻了调色盒,把层层山峦点缀得色彩斑斓,群山之中,便是传统中药材云木香的家乡-开县。然而,这个年产量全国最大的木香大县,市场行情多年受制于他人。10月7日,记者走进开县白泉乡木香种植基地,与药农一起上山挖药材,感受这个木香大县的嬗变之路。
揭秘 一次投资年年收益
白泉乡境内奇峰林立,在药材收购商陈华超带领下,记者来到雪宝山山顶的木香种植基地。
“木香是菊科植物云木香和川木香的通称,云木香是外来物种,川木香是中国特有植物,两者根茎都是中药材,但药效不同,开县引种的是云木香,已在此安家不过数十年。”上山途中,陈华超边走边介绍,云木香原产印度,解放后,经广州进口,大量种植于云南,因产量供不应求,后引种到四川和重庆等地。
“到了,这就是木香基地。”在崎岖山路步行个多小时后,陈华超在一山坡前停下。
来之前,记者想象木香是一棵树,但眼前山坡除了长满类似萝卜叶的植物外,不见一棵树。见记者疑惑不解,陈华超指着地下的“萝卜”说:“喏,这就是木香!”
这片木香是村民李枝平的父亲种植的,一家六口生计全靠它。前年父亲去世后,在外打工的李枝平夫妇回家接过父亲的事业,目前种了200多亩木香。
“木香至少要生长3年,才能成材,生长得越久,药效越好,到了秋季,就会结籽,将种子晒干保存,次年春季再播种,要播在海拔1500米以上阴坡地。”李枝平介绍说,“木香特别好种,不像种庄稼那样费力,不用施肥,每年锄草两次,到秋季时就收获。”
“别小看木香,不但能制成止痛的中药,还能提炼出香精,高档香水就有它。”陈华超说,现在有一项新技术,在采收根茎时,留一截小的,第二年,小根茎再次萌发新芽,可谓是一次性投资,年年受益。
艰辛 采收靠刨搬运靠扛
站在高处,茫茫山林中,有数个若隐若现的茅草棚。陈华超说:“那是药农山上的住所,每年收获时,他们吃住都在里面。”
在山上,李枝平也有这样一间茅草棚,还是父亲在世时搭建的。国庆节前,他和妻子搬进草棚里,过起了最原始的生活,白天采药,晚上用柴火烘木香,要争取在下雪封山之前,将木香采收完,烘干加工成“成品”。
由于地势陡峭,木香无法用机械采收,全靠人一根一根的采挖,而且还得从山上一篓一篓的背下来。
放下行囊,提起锄头,背上背篼,记者跟随李枝平去挖木香,才知道这是个技术活。山上没路,坡度大,空手时连站稳脚跟都比较难,更何况劳作。
只见李枝平一脚在前,一脚在后,身体向前倾斜。“采用这种姿势,才能站稳,如果像平常两脚并立的话,很容易摔倒。”李枝平边说边示范,记者照着做,果然稳当多了。
“对准根部,一锄下去,就能挖出根茎。”未等李枝平说完,记者就迫不及待的挖下第一锄,结果挖偏了,记者接连几锄,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出一株木香,但其根茎已被挖得参差不齐。
而李枝平已挖了好几株,每一锄下去,根茎切口整齐划一。经过练习,记者也慢慢掌握了挖木香的诀窍,越挖越多,山坡上飘散着木香散发的阵阵清香。
为了加快采收进度,李枝平雇了附近9名村民一起采收,按每公斤木香0.8元的价格,支付报酬,每位村民一天能挣100元左右。“今年工钱涨幅很大,去年每公斤才0.5元,今年就涨到0.8元,利润被工钱吃了一大截!”丰收喜悦之余,人工费成了李枝平最大的心病。
隐忧 市场行情受他人制约
经过一周时间的采收,采回来的木香堆成了小山,李枝平满脸幸福地说:“今年收成还不错,可收获4500公斤干木香。”
“那你今年有3万多元的收入哦!”一旁的陈华超笑着恭喜说,虽然与前年每公斤11元价格相比,今年木香价格下降到了7元,但还是比2008年的3.5元高出许多。除去成本,李枝平今年种木香的纯收入可达2万元左右。
“种木香比外出打工强多了,明年,我准备再扩种三四十亩。”李枝平满怀信心,为自己描绘出新的致富蓝图。
虽然这两年木香价格行情看好,但有关人士却流露出一丝隐忧。
开县林业局产业科科长蔡军介绍,开县是全国木香种植最适宜区,是全国木香定点生产县,经过近几年发展,全县云木香种植面积达8.5万亩,年产干木香7500吨,占全国云木香总产量40%多,云南产的云木香只占20%多,虽说是木香大县,却一度藏在深闺人未识,在市场上说不起话,还得看他人脸色。
“由于云南的云木香发展早,品质好,并收入《中华药典》,名声在外,占据先天优势,国内各大中药材交易市场,都以云南产地价格为标杆,包括开县在内的其他产地,往往比云南的价格低些。”开县康百佳药材公司负责人周峥嵘说,目前云南干云木香每公斤8元左右,明显高于开县。
破解 欲创品牌夺市场话语权
要想赢得市场,掌握话语权,必须走品牌之路!
为了提高开县木香的品牌,从2009年开始,在市里和县扶贫办、科委牵头下,开县建起了木香GAP(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化示范基地。
开县扶贫办主任李继安告诉记者,过去木香种植比较零散、规模偏小,技术比较粗放、原始,导致木香品质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市场行情。
GAP标准化示范基地项目启动后,采集了云南、重庆、湖南等25个省市的木香种子,集聚了木香种资源50个,建成木香种子资源圃,经过3年的科学实验,初步筛选出具有较高推广价值的优良品种3个。
李继安说,除了选育推广良种,还制定了木香规范化种植操作规程,对栽培管理技术人员和药农进行培训,掌握标准化种植技术,提高木香的产量和品质。
与此同时,“开县木香”前年成功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为“农产品地理标志商标”,并频频亮相国内各大博览会和展销会,进一步提升了开县木香产业的品牌形象。
渐渐地,“开县木香”也闯出了名气,其优良品质赢得了国内外客商的好评,2010年,开县的100吨干木香还首次出口到印度,它已成为开县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利器”。
“创品牌之路还很漫长,需要做大量的工作,待‘开县木香’闯出了名气,树立了品牌,在全国市场上就能占主导地位了。”李继安充满期待地说。
期待 让木香产业走得更好
新季开挖,药农对行情十分关注,通过网络、收购商四处打听,因为木香也曾给他们留下过惨痛记忆,10多年前,当地木香产业遭遇过“滑铁卢”,干货价格每公斤仅1元多,许多药农不得不舍弃地里的木香,外出打工。李枝平颇为担忧地说:“不知这轮好行情能持续多久,真希望价格不要变化太大!”
开县百顺药材有限公司负责人刘西权认为,政府应加大对木香产业的扶持力度,完善木香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修建生产便道,集中采购大型烘干设备,改变过去运输靠扛、烘干靠土炕的落后生产方式,降低劳动成本。
“政府已经作出了相应的规划。”蔡军说,今后政府将集中发展规模较大的木香生产基地,并配套有水电、生产便道、大型烘干加工厂。
为抵御价格频繁波动,当地政府还与企业联手建立了大型仓储设施,行情低迷时,药企以保护价收购,先存在仓库里,待行情转好时再卖出。
“‘十二五’期间,我县木香种植面积将发展到20万亩,打造中国‘木香之乡’,目前,我们卖的还是原材料,利润大头让别人赚去了,我县正通过招商引资,建立云木香精粉、香精深加工项目。”蔡军说道。